今年以来,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全球增长动力减弱,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结构调整持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带来阵痛。国民经济顶住压力、迎难而上,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增速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均提升0.3个百分点,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动能成长壮大。
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份成绩来之不易,是经济韧性和活力的体现,也是应对外部挑战的基础。
不可否认的是,经济增长仍面临一定压力,向好基础有待进一步巩固。向外看,二季度以来,国际形势急剧变化、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向内看,国内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矛盾还没有根本缓解,稳增长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
宏观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同时要未雨绸缪,丰富政策“工具箱”,增强政策灵活性,根据形势变化相机抉择,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
提高政策前瞻性。财政政策方面,根据形势需要,加大支出力度。可动态调整预算,增加对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支持;增加以旧换新政策支持资金规模,支持出口转内销;增加专项债发行,推动基建投资适度提速。货币政策方面,适时降准降息,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激发内生融资需求;继续创设或优化现有政策工具,支持科技、消费等重点领域。
加强政策协同力。在经济短期波动加大时,需及时运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政策,熨平经济波动,对冲下行压力。在经济平稳运行基础上,还要深化改革,让宏观调控“工具箱”更为丰富灵活,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例如,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释放市场潜在需求,推动投资、消费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完善产业布局顶层设计,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提升产业效益。
筑牢风险防火墙。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背景下,经济运行中潜伏的风险隐患可能增多。从近几年宏观审慎监管和风险防范化解实践看,我国宏观调控部门综合、协调监管能力大幅提升,通过市场化路径处置存量风险的体制机制更加成熟。对于金融等重点领域,应统筹推进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和转型发展,严密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发展。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巩固经济向好势头,关键还是要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通过深化改革和加强宏观调控,将压力转化为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确保中国经济大船在全球变局中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