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16 07:03:59 股吧网页版
文山主产媲美人参的“三七”,更有境内外“心相通”“金不换”的情谊—— 日常烟火气 沉淀边民情(边城见闻)
来源:人民日报

  农历五月初五,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中越边境天保口岸旁,水果摊主胡氏荣刚完成一单生意,旁边的“越南美食街”女店主刘俊将两盘牛角粽摆上餐桌:“凉了,快来尝尝!”“端午幸福安康!”胡氏荣说着,也拿出自己包的长条形粽子分享。这亲切自然的场景,让人想不到胡氏荣来自越南,刘俊则是文山州人。

  文山最有名的,是作为中药材三七原产地和主产区,全球90%的三七原料和产品出自这里。这种号称“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的珍贵药材,李时珍称之为“金不换”。在文山毗邻边境地区,还有一种“金不换”。这就是中越边民同饮一江水、同赶一条街、同过一个节,在日常烟火气中,沉淀出密切交往、民心相通的深厚情谊。

  同饮一江水——

  “船头”畅通了商路

  山峦耸峙,山路蜿蜒。从海拔1000多米的文山州麻栗坡县县城出发,多次穿越弥漫的浓雾,绕过数道弯路,才能到达海拔107米、位于麻栗坡县天保镇的天保口岸。两地落差近900米。

  当地人习惯称天保口岸为“船头”。“船头,说的是从越南溯河而上,到天保口岸上游时,遇到怪石险滩,船无法前行,到这里商旅就会下船,即‘船到头了’。”天保镇政府工作人员郎贵棉带记者来到一座桥上,只见口岸上游盘龙河河道狭窄,向下游流入越南后改称庐江,水流平缓,便于航行。

  “独特的地理环境,成就了两地人民密切交往的历史。”文山学院华袁媛教授说,文山是交趾古道通往越南的必经之地。宋、元、明、清时期,中越两国商贾用竹筏、木船载货物从船头顺水而下,马帮和行商往来不绝。清嘉庆年间,来自粤、湘、川、黔的客商汇聚在船头附近,形成较早的商贸街市。1897年,清政府在船头设立“对汛”,作为管理货物、人员跨境往来的机构,船头也成为中越商品的重要集散地。

  时光悠悠,行商的船换成了一辆辆厢式货车,但商货聚集的热闹场面并未改变。刘俊的“越南美食街”离口岸只有50米左右,越南手绘斗笠帽、会安灯笼等将店铺装扮得颇具异域风情,更具越南风味的是店内售卖的越南卷粉。

  雪白的卷粉经滚水一烫,放入新鲜炖煮的骨汤,加肉酱、鸡丝、葱花、香菜等作料,拿起对半切开的小青柠,将汁水挤入汤中,挑一筷入口,鲜香滑爽,引得食客不住称赞。“卷粉是从越南进口的,配方也是从越南学来的。”刘俊笑着说。

  1993年2月,国务院批准天保口岸为国家级一类开放口岸。如今,天保口岸附近形成固定的中越农特产品交易市场,进口水果、铁木菜板、橡胶拖鞋、小吃零食等随处可见。今年以来,天保口岸进出口货值达21.9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2%。

  商路畅通、交流频密,带动生活习俗融合。曾在越南经商10多年的刘俊认识许多越南朋友,“越南朋友过来都点名要吃中国的牛肉火锅,他们原来不吃辣,现在经常带辣条和重庆火锅底料回家。”

  胡氏荣2014年起在边境经商,后来成了中国媳妇,在天保镇安了家。她记得自己第一次吃本地口味的米线,还因为太辣而嘴唇发麻,“现在酸辣都爱吃,空闲时就到麻栗坡县城喝奶茶、看电影。”胡氏荣说,来往多了,与当地人的共同爱好就会越来越多。

  同赶一条街——

  “街天”亲近了边民

  距离麻栗坡县城100多公里的马崩村,村民陶永金的布料批发店挤满了顾客:“‘街天’人多,忙也高兴!”

  麻栗坡县许多边境村寨保留着每六天赶一次集的传统,赶集日又被称为“街天”“转转街”。马崩村位于距离县城最远的乡镇董干镇,又是距离镇上最远的边境村。山高路远,村民想去镇上,要开车近40分钟;到县城去,要花费三四个小时。因此,赶集日成了村民最隆重、热闹的日子。

  端午节的“街天”,记者还没进马崩村,已经看到许多前来赶街的村民。苗族妇女裹着头帕、身着崭新围腰,背着竹篾背篓,有的手上还牵着娃娃。从村头开始,一条贯穿马崩村的水泥路,成了赶街的场所。路旁摆满了摊铺,蔬果新鲜,衣裙漂亮,刚出锅的越南卷粉热气腾腾,炸至金黄酥脆的春卷搭配蘸料,咬上一口“嘎吱”作响。

  马崩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远方指着一个摊铺说:“摊主是我们对面的越南村子的,是从边民通道过来的。”马崩村与越南河江省同文县普棒镇接壤。近年来,中越双方边民往来密切,越南边民经常经边民通道来赶集。边民通道促进了边境地区人员流动与经济发展,让热闹的集市吸引来不少外地客商。村里120个摊位、66间门面,过半数已经租出去。

  陶永金的客户超过一半是越南人,村里像他家一样的布料批发店有七八家,每家生意都很不错。“越南妇女喜欢用我们印暗纹的鲜亮料子做围腰,我们的苗族妇女也喜欢越南时兴的穿法,用点缀亮片的布料做上衣。”陶永金说。

  在麻栗坡县猛硐瑶族乡,越南姑娘侬加莲借着制衣、卖衣渐渐学会了说中文,交到了不少中国朋友。侬加莲2015年嫁到猛硐瑶族乡猛硐村。一次,她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展示自己制作的成衣时,有同乡妇女前来询问:“能不能教教我们怎么缝?”侬加莲一口答应下来。就这样,她带着6个“徒弟”一起设计花样,裁剪布料,制作成衣。有人要给侬加莲学费,她拒绝了:“我们是朋友,能帮助大家,我觉得很开心。”

  同过一个节——

  “花山”加深了友谊

  节日的午后,空调的凉气吹散暑热。看到大巴从门口经过,刘俊说:“这是接越南游客到文山去玩的,今天大巴还算少呢。”她为记者没赶上最热闹的时候而惋惜。

  刘俊说的热闹,在每年春节后。在文山,苗族传统节日花山节与春节相连。越南与中国同样重视春节,两个节日同庆,麻栗坡热闹非凡。2025年春节期间,从大年初二开始,为期8天的“天保国门花山节”隆重举办,累计接待游客约5万人,吸引入境越南游客3200余人。

  花山节在苗语中意为“欢聚、团结、山上的聚会”,也称踩花山或踩山。今年大年初二,花杆高竖,彩旗飘扬。远近各村寨男女穿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涌向花山场,庆祝“天保国门花山节”开幕。“好多年没有这么隆重地过花山节啦!”天保镇分水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邓朝全回忆起当时场景,仍很激动,“一点不夸张,真是人挤人,停车场全满了。每天节目都不一样,非常精彩!”

  祭花杆后,节目开演。芦笙曲调悠扬,跳舞的芦笙手在舞台上纷纷拿出看家本领。突然间,音乐切换,热情的苗族姑娘身穿最隆重的民族服饰,开始精彩的走秀。邓朝全看得津津有味,随后上台献唱一首中文歌曲。“所有的演员都是文山本地人,越南游客也一起喝彩,晚上我们围着篝火跳舞,非常开心。”邓朝全说,打歌、跳舞、赶街天、品美食,大家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刘俊看准商机,今年春节前就准备了许多中越两国货品。“有一天最多卖了14万元人民币!”刘俊说,友好交往也是生意兴隆的密码。

  从国门花山节到国门“村晚”,从中越民歌会、边关跨境骑行到中越青年友好交流活动,2024年文山州举办民间外交活动30余场次。2025年“国际茶日”,一款使用麻栗坡和越南两地古树茶制作的中越友谊茶更是跨越山海,走进联合国总部。

  “中越两国是山水相连、唇齿相依的社会主义友好邻邦。只有多见面、多沟通,才能促进互相学习,增进互相了解,共创美好未来。”文山州外办副主任张昆丹说。文山是“中国三七之乡”,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解释了三七又名“金不换”的含义:“金不换,贵重之称也”。中越两国人民心心相通的深厚情谊,才是更为珍贵的“金不换”。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