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15 22:04:39 股吧网页版
21专访|标普全球丹尼尔·耶金:能源转型的跌宕与星光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时任英国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做出了一个历史性决定:将英国海军舰艇的动力来源从煤炭转换为石油,他希望英国海军舰队的速度能超过德国舰队。但这一转变也意味着英国皇家海军不能再依赖威尔士的煤炭,而是依赖当时波斯地区不稳定的石油供应,能源安全因此成为国家战略问题。

  如何确保能源安全?彼时丘吉尔给出的答案是:“取决于多样性,而且仅仅取决于多样性。”这也是标普全球(S&P Global)副董事长、剑桥能源周(CERAWeek)创始人丹尼尔·耶金在《石油大博弈》(The Prize: The Epic Quest for Oil, Money and Power)中最喜欢的一句话。

  作为全球能源战略界的“殿堂级”人物,耶金的《石油大博弈》是业界公认最著名、最具影响力的著作,凭借此书,耶金赢得普利策奖,也奠定了其“石油战略大师”的地位。

  耶金在2025亚洲能源论坛上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他最近重读了《石油大博弈》,正在写一个新的后记。他想探讨的是,有哪些值得铭记的教训?他希望聚焦能源安全、供需力量以及创新的作用。

  “获得能源系统韧性的根本方法之一就是实现能源多样化,1912年如此,2025年也同样适用。”一个多世纪的光阴流转,但在耶金眼中,那维系世界运转的法则,依然如磐石般屹立。

  新旧交融

  纵观人类历史,能源转型从来不是非此即彼。

  近代第一次重要能源转型是从木材到煤炭的转变。虽然煤炭在中世纪的英国用于取暖,尤其是在木材价格因森林砍伐而飙升的时期,但能源转型的决定性时刻发生在1709年1月英国科尔布鲁克代尔村的一个熔炉中。当时,专攻铸铁锅的金属工人亚伯拉罕·达比(Abraham Darby)发现,煤炭是比木材“更有效的炼铁手段”。他随后哀叹道:“很多人怀疑我鲁莽。”

  耶金表示,事实证明达比是正确的,但并非立竿见影。在过了大半个世纪后,蒸汽机才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腾飞的契机。尽管19世纪被称为“煤炭世纪”,但在达比取得突破两个世纪之后,20世纪初煤炭才取代木材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

  石油的轨迹也基本类似。185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西部发现石油,直到20世纪60年代石油才取代煤炭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

  不少人可能很容易忽略一个事实,到2024年,全球煤炭消耗量是20世纪60年代的三倍。耶金认为,这体现了能源转型的一个特点:能源转型其实也是能源“补充”。2024年,全球使用的风能和太阳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但石油和煤炭的消耗量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

  气候变化是巨大挑战,能源转型也面临巨大挑战,进度慢于预期。耶金预计,能源转型将是多维的,在不同的国家以不同的速度、不同的技术组合以及不同的优先事项展开。

  从三个多世纪前达比实现从木材到煤炭炼铁的突破以来,技术进步一直是能源生产持续演变的核心,如今风能、太阳能和电动汽车已成为成熟的产业。

  在耶金看来,全球需要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低排放和零排放技术,需要在碳捕获、氢能、地热能、大规模电力储存和生物燃料等领域取得技术和商业上的进步,对核裂变和核聚变的投资也在增长。未来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可能会对能源供应和使用产生重大影响,对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新理念和新技术的投资也至关重要。

  道阻且长

  在全球化逆风冲击下,全球能源版图也面临碎片化挑战。

  耶金在他的《制高点:世界经济之战》一书中探讨了世界走向全球化的过程。他告诉记者,曾经世界迈向了全球化,国家之间的边界逐渐消弭,贸易兴起,供应链飞速成长。而如今,世界虽仍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但也变得更加碎片化,国家认同、政治等问题正在影响全球供应链。

  石油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具有巨大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意义。然而,对石油的依赖也使经济容易受到多重因素干扰,例如地缘政治冲突、环境灾害、市场价格波动等。

  平衡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至关重要。耶金表示,过去几年,一部分“无序”能源转型带来的后果已经有所显现:价格冲击、能源短缺、能源中断、供应争夺、抵制和冲突,能源需要实现有序转型,避免陷入危机的循环。

  现实促使人们重新思考,寻求能源可及性、安全性和可负担性之间的平衡。耶金认为,构建支持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所需的供应链,需要政府之间以及私营部门之间的协调,改善物流和基础设施、许可和监管流程、技术流动、融资和工人培训。随着未来供应链重构,它们应该多元化,而不是地理上集中。在这个新的、更加动荡和碎片化的世界里,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付出更大努力。

  在能源价格飙升的冲击下,欧洲遭受去工业化挑战,多国频繁停电,如果想要恢复竞争力,就需要解决能源问题。

  俄罗斯天然气供应中断后,欧洲转向了液化天然气,这虽然避免了欧洲经济深度衰退,却给南亚和东南亚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带来了能源安全挑战,这些国家无力在全球市场上与欧洲买家竞争。其结果是,这些国家要使用更多煤炭发电,许多工厂因无法获得充足的电力而被迫关闭。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无疑更大。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石油和天然气是其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放弃廉价安全的煤炭并非易事。全球甚至有不少人无法获得现代能源,而是使用木材和废弃物进行室内取暖和烹饪,这给健康带来了巨大的代价。

  迎难而上

  虽然能源转型挑战重重,但这是一条必经之路。

  耶金表示,对规模超过110万亿美元的全球经济进行脱碳,其规模之大令人难以置信,而且全球经济还将继续增长。随着2050年越来越近,试图改变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并实现净零排放挑战重重。

  成本是一个制约因素,取代现有的能源系统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来建设新系统的基础设施。要想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从现在到2030年每年所需的全球投资或达到6.5万亿美元,到2035年将达到8万亿美元,这意味着全球GDP的5%左右将用于实现2050年的净零排放目标。

  但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将其GDP的5%用于气候投资,发达国家能弥补不足吗?耶金认为,对于正在努力增加国防开支并同时重获全球经济竞争力的欧洲国家来说,这似乎不太可能;对于背负37万亿美元债务、利息支出超过国防开支的美国来说,同样不太可能。

  在诸多冲击和动荡中,能源转型面临逆风。如果能源转型能够兼顾经济增长和能源安全,并解决发展中国家数十亿尚未获得能源的人口的能源获取问题,那么能源转型就更有可能取得成功。耶金表示,发展中国家有30多亿人每年的人均用电量比美国一台标准冰箱的用电量还少,需要增加石油和天然气供应以促进经济增长,这反过来又需要全球持续投资石油和天然气。

  如果能源不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只会扩大,随之而来的风险也会更大。预计到2050年,非洲人口将翻一番,这意味着届时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将生活在非洲。如果非洲大陆因能源投资不足而陷入能源匮乏,那么增长和稳定可能难以实现。

  愈发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已经敲响警钟。耶金强调,能源转型对人类文明至关重要,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影响着从政府政策、支出到居民家庭电费等方方面面。通过将世界能源系统从传统能源转变为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例如风能、太阳能、生物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和绿色氢能,从而降低排放,这一目标意义重大。经验表明,这一转型将耗时更长、挑战更大、成本更高,并且需要做出一些往往被低估的权衡。

  随着人类逐渐迈向人工智能时代,对能源的需求或将迈上新的台阶,这会如何影响能源行业?耶金分析称,一方面,人工智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电力需求,其结果是,天然气需求也随之增加,这是过去一年半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仍处于早期阶段,未来将改变能源行业的运作方式。

  人工智能驱动数据中心建设,这需要电力供应大幅增长。到2030年,美国数据中心的用电量占总电力供应的比例预计将从4%上升到10%,甚至可能会更高。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趋势。部分新增电力供应将由风能和太阳能提供,但天然气发电量也必须大幅增长。

  耶金还提醒,现在数据中心发展迅猛,全球需要专注于电气化所需的金属,确保有足够的铜来支持整个数据中心革命。

  在新旧能源系统切换的漫长进程中,作为“过渡能源”,未来天然气是促进经济发展和减少排放的一大重点,在耶金看来,天然气的使用在两大维度提供了重要的脱碳途径。

  首先,天然气有助于平衡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的波动,从而稳定电网。例如,加利福尼亚州被视为推广可再生能源的领头羊,风能和太阳能提供了加利福尼亚州约25%的电力。但该州仍需依靠天然气发电来维持系统平衡,占总发电量的近50%。

  天然气促进脱碳的第二种方式是替代煤炭。2022年美国发电系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10年下降了三分之一,同期经济增长了近三分之一,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的首要原因是天然气在发电中取代了煤炭。

  从本质上看,耶金分析称,当今的能源转型需要与以往所有能源转型都截然不同,旨在“变革”而非“补充”。但迄今为止,目标并未实现。在世界范围内,大多数情况下能源转型与过去一样只是“补充”,而非“替代”。展望未来,能源转型面临的广泛挑战意味着它不会以线性方式展开。现代世界赖以生存的能源系统具有复杂性,持续投资传统能源将是能源转型的必要组成部分。

  人类在能源的熔炉中锻造未来,每一次添薪加碳都是对光明与温暖的古老叩问。纵使能源转型道阻且长,那通向韧性彼岸的舟楫,唯有在“多样性”的星河里,才能承载起一个星球永不熄灭的微光。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