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相关规定,券商资管大集合产品(投资者人数多,不受200人限制)公募化改造最后时点即将到来,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待改造规模近3500亿元,其中2800亿保证金理财(货币型)是最大难点。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地走访上海、成都多家券商一线,调查保证金理财改造进度。目前,有券商已移交给旗下基金公司,但也有部分头部券商仍在“移交”与“清盘”间犹豫不决,背后将是利益格局的重塑。
多家券商已与旗下基金协商一致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7日,现有149只参公改造的大集合产品,今年一季度末总规模为3502.86亿元。其中,货币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数量为34只,同期规模为2846.07亿元,占总规模的61.25%;债券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数量为65只,同期合计规模为456.57亿元,占总规模的13.03%。
这些货币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即“保证金隔夜理财产品”,通过签约此类产品,投资者证券账户中的闲钱可以在每日收盘后自动理财,次日又可以正常用于炒股,获得的收益通常每月结算一次。
按照业内普遍预计,今年11月末,包括保证金理财产品在内的整个参公改造的大集合产品,都将面临最后“大限”。
届时如果管理人(券商资管)没公募牌照(大多数都未取得),上述产品一般情况下,将只能更换管理人(移交至公募基金)或清盘。
日前,每经记者实地走访了中信证券、申万宏源、国元证券、银河证券等券商位于上海、成都的多家营业部,针对这些券商旗下保证金理财产品的改造进展进行了跟踪。
据中信证券上海溧阳路营业部某资深投顾介绍,公司旗下保证金产品已经启动转公募流程,“现在(保证金产品)要转到华夏基金去,未来会变成货币型基金,不过需要持有人投票同意。”
除此之外,每经记者注意到,西南证券已与参股公司银华基金协商一致,共同推动将西南证券双喜增利现金计划的管理人变更为银华基金并将该产品注册为公募基金。
南京证券则表示,已与富安达基金协商一致,拟将南京证券神州天添利集合资产计划管理人变更为富安达基金,并将该产品注册为公募基金。
多家头部券商仍犹豫不决
相比中信证券资管已确定移交两只保证金产品,部分头部券商的大集合产品,尤其是保证金产品的最终去向仍然成谜,而大集合产品转公募往往需要经历数月的时间。
比如,申万宏源资管旗下有两只货币基金产品——“天天增”“天添利”,对于这两只保证金理财产品未来的走向,申万宏源旗下多家分支机构人士均表示不太清楚。
在走访中,申万宏源上海广东路营业部某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暂未接到“天天增”“天添利”是否要转公募基金或者清盘的通知。
另外,申万宏源上海福州路营业部某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的“天天增”相关产品信息显示,目前该产品仍然为“货币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
每经记者还走访了国元证券上海威海路营业部,有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公司旗下“元赢系列”产品(债券型基金)在转公募,但对保证金隔夜理财产品“元增利”后续的转型方向尚不了解。
国联民生证券某营业部负责人则告诉记者,公司现在还没有给分支机构通报此类保证金产品的转型计划。
银河证券成都某营业部的工作人员近日也向记者表示:“目前还没有收到关于保证金产品银河水星现金添利变更公募基金的通知,未来的方向还不清楚。”
此外,据记者了解,银河金汇资管和银河基金已就保证金产品银河水星现金添利的移交进行了沟通。
部分券商选择清盘
对于一些规模偏小的保证金产品,有些券商并没有选择移交到同集团旗下的嫡系公募基金,而是选择了直接清盘。
7月14日,西部证券第三次发布公告,提示保证金理财产品西部证券易储通现金管理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将于2025年7月17日终止,并无需召开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终止后该集合计划将进入清算程序。与此同时,方正证券也发布了保证金理财产品方正证券现金港货币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面临清盘风险的提示公告。

图片来源:方正证券公告截图
近日,记者实地走访了方正证券、西部证券位于上海的两家营业部。两家营业部的工作人员均表示,“现金港”“易储通”之所以清盘,是因为产品到期,不再续期。此说法与近期的产品公告基本相符。
西部证券客服人员向记者表示,保证金产品清盘后,投资者可以选择购买货币基金产品即西部证券现金宝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从规模上看,西部证券易储通现金管理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在2025年一季度末的规模只有6.52亿元左右。
方正证券的营业部工作人员向每经记者表示,目前投资者可以在方正金宝宝、平安日增利两只产品中选一个作为方正现金港的替代品。 由此,两家券商提供的备选产品都是公募基金发行的货币基金。
对于两家券商选择清盘的原因,业内也有多番揣测,有券商资管人士认为是时间不够,毕竟两只产品都将在7月份到期;也有券商资管人士表示,移交给公募基金需消耗额外资源处理合同变更、客户信息交接、系统对接等流程,增加运营成本和合规风险。
此外,每经记者了解到,由于券商为保证金理财产品的资金清算方,若移交公募基金公司后,沟通成本也会进一步提高。
将打破原有利益分配格局
据Wind数据,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共有11只保证金理财产品的规模超过100亿元,其中6只产品的规模超过200亿元,如中国银河证券、平安证券、光大证券、申万宏源、中信建投存量的保证金隔夜理财产品规模分别高达296.3亿元、293.2亿元、250.6亿元、248.5亿元、224.6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券商保证金理财产品的管理费率从0.2%到0.9%不等,其中14只保证金理财产品的管理费率为0.9%,占保证金理财产品总数比例达四成,叠加此类产品的规模通常较大,这就使得此类产品带给券商资管的管理费收入不容小觑。

图片来源:申万宏源App截图
例如,数据显示,2024年,申万资管的“天天增”“天添利”两款保证金产品的管理费收入分别约为1.22亿元、0.61亿元,合计高达1.83亿元,占公司2024年5.95亿元收入的比例高达30.7%。
通常情况下,券商资管会将保证金产品部分管理费收入支付给券商的财富管理部门。如果券商选择清算保证金理财产品,将会让券商财富管理部门缺少一项能作为业务支撑的产品抓手。
更为重要的是,此次保证金隔夜理财产品改革将打破原有的利益分配格局。
据每经记者从部分券商资管人士处了解到,保证金理财产品的收入大致为二八开,即财富管理部要拿走八成,剩下两成留给券商资管公司或资管部门。
由于券商对资管公司是100%绝对控股,所以产品利润最终是留在券商体系内,属内部算账。
如果将保证金产品移交给公募基金,券商对公募基金是控股或参股,这就意味着券商的收入会有一定的损失。
某头部券商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向每经记者指出,“保证金理财对券商而言还有息差收入,如果某券商原来(保证金产品)给客户利率低,创收高的话,转到公募基金,肯定会对这部分息差收入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