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上半年实际GDP同比增长5.3%。分季度来看,一季度增长5.4%,二季度增长5.2%,今年的经济增长情况要好于去年同期水平。特别在二季度,顶住贸易摩擦导致的外需波动带来的挑战,比去年同期加快了0.5个百分点。上半年经济增长好于预期,为下半年留足了腾挪的空间,有助于确保全年经济实现年初既定的目标。
分产业来看,上半年第一产业同比增长3.7%,是去年以来的新高。农业增加值的稳步回升,主要得益于国家对农业扶持力度的不断增大,特别在重视国家安全的大环境下,农业的发展关乎国家治理和民生的根本。第二产业同比增长5.3%,比去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主要是受到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出现调整的影响。但除房地产之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表明整体经济在供给侧和生产端的意愿都比较旺盛,这也折射出当前经济运行的问题主要还是在需求侧。此外,服务业增长情况良好,特别是代表生产性服务业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较快增长,体现出生产性服务业对于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重要促进作用。未来生产性服务业和新质生产力的相互赋能,仍然是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从支出法视角来看,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和净出口对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52%、16.8%、31.2%。从二季度看,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和净出口对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52.3%、24.7%、23%。可以看出,从一季度到二季度,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回落。与之相对应,消费和投资的拉动作用正在回升,表明持续激发国内大循环的作用是实现有效需求回暖和价格指数回升的重要路径。
不过,投资占比的回落,主要和传统基建需求降低有关,下半年投资有不小的潜力可供挖掘,特别在加快国债和地方债发行速度的支撑下,重大项目特别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有关的重大项目,可以为投资回升提供基础。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6月比5月回落1.6个百分点,好于去年同期水平,特别是在“两新”政策的发力下,家用电器以旧换新激发出良好动能,是消费能够稳定在合理水平的重要原因。下半年,消费政策还将加力,“以旧换新”政策还会加力扩围,手机、平板、家电还是主要发力方向。
房地产市场方面,还需要继续稳定预期,促进市场进一步企稳。从数据来看,房地产开工投资有待恢复,销售在一季度回暖后仍存在下滑趋势,房企到位资金还在下降,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的情况好于去年,M2M1之间的剪刀差有所缓解,不过房地产的供求关系还是处于深刻的调整之中,回暖筑底需要耐心和时间。为减少库存,多地房地产政策或将有进一步调整的空间,“商转公”以及取消限购限贷政策是可以考虑的选项。
展望三四季度,世界贸易形势总体不确定性还在增加,叠加美国政策的反复多变,我国外需面临一定挑战。不过,根据CME美联储观察工具,9月降息的概率已经高于50%,美国降低利率是大趋势,再叠加汇率企稳,国内逆周期调节效果将事半功倍。要推动价格水平回升,居民消费是关键。推动居民消费意愿增强,关键在于资本市场能够提供足够的回报。债市未来依旧有可以切入的机会,银行大金融还会是“哑铃策略”的重要一环,一些行业“反内卷”整治后,相关行业估值将迎来修复,国债资金支撑固定资产投资的力度还会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