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中航证券接连因湖南分公司负责人诚信问题被监管谈话、主要股东变更申请获受理两件大事引发市场关注。
这家背靠航空工业集团的券商,在合规治理与资本运作层面同时暴露风险,折射出其转型期的深层挑战。
高管资质瑕疵暴露内控漏洞
7月11日,中国证监会江西监管局公告显示,中航证券湖南分公司负责人李榆因向公司提交的工作鉴定及劳动合同证明内容与在方正证券的实际从业经历不符,被采取监管谈话措施。该行为违反《证券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监管办法》等多项规定,被指“未能恪守诚信”,李榆需于7月18日赴江西证监局接受问询,且其职务合法性暂处待定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5月,李榆曾以中航证券湖南分公司总经理的身份参加北大国发院长沙论坛。

此次事件引发市场对中航证券高管聘任流程合规性的质疑。中航证券近年加速布局军工特色投研与财富管理转型,但此次高管资质问题或对其品牌形象及监管评级造成冲击。2024年,中航证券营业收入15.1亿元,同比增长36%;净利润4.29亿元,同比增长454.5%;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从-8167万元转为3.32亿元。
股东变局牵动资本结构稳定性
《财中社》注意到,与中高层人事风波同步推进的,是公司股权结构的重大调整。7月7日,中航证券变更主要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申请获证监会受理。企查查资料显示,中航证券控股股东中航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股71.71%,二股东中航工业产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航产融”)持股28.29%。中航产融已于5月27日终止A股上市,成为首家退市的央企金控平台,其持有的中航证券股权此前已被司法冻结,冻结金额达20.73亿元。
尽管变更方案尚未披露,但市场猜测可能涉及股权结构调整或引入战略投资者。中航产融退市后,其资本运作空间受限,或推动中航证券控股股东中航投资进一步整合资源。不过,二股东股权冻结及退市事件已引发市场对中航证券资本补充能力的担忧。

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及审核情况公示(截至2025年7月11日)
中航基金的股权转让
在股东变局与高管动荡之外,中航证券对旗下公募业务布局的调整同样引发市场关注。2024年12月,中航证券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所持中航基金10%股权,转让底价7170万元,信息披露期持续至2025年1月22日。若交易完成,中航证券持股比例将从55%降至45%,但仍通过董事会席位及协议安排保持实际控制权,目前尚不清楚最终的转让结果。
中航基金作为中小型公募机构,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其管理基金规模仅为410.5亿元,其中债券型基金占比超84.5%,新发基金(除债基)规模均未突破1亿元,业务结构单一问题突出。
市场分析认为,此次转让是中航证券优化资产配置、回笼资金的关键举措。通过剥离非核心资产,中航证券可释放资本支持航空军工领域投资及财富管理转型,但市场担忧此举或削弱综合服务能力,能否实现预期效果仍需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