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7月14日)市场全天震荡分化,三大指数涨跌不一,两市全天成交额1.46万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2534亿。截至收盘,沪指涨0.27%,深成指跌0.11%,创业板指跌0.45%。
板块方面,贵金属、电力、人形机器人、电网设备等板块涨幅居前,多元金融、游戏、房地产、证券等板块跌幅居前。

01
申万宏源:
短期市场已演绎出“牛市氛围”
周一上证指数继续沿5日均线上行,日内大小票风格交替轮换,早盘大票一度占优,但午盘14:00之后小票再度发力,表现强于大票。

申万宏源证券表示,上证指数突破后,A股积极因素仍在继续累积。A股大波段上行的线索正愈发完整清晰,市场开始提前反映远期改善的投资机会,短期市场已演绎出“牛市氛围”。
中信建投证券指出,接下来继续维持战略乐观判断,目前海内外宏观环境、市场风险偏好和新赛道结构性景气均出现积极信号,预计市场有望进一步上台阶。
02
核电概念表现强势
周一核电概念股爆发,国电南自、中核科技、建投能源等涨停,泰永长征、科泰电源等跟涨。

而中核科技周一突发一字涨停,封单接近8万手,自今年4月9日见底以来,该股累计涨幅接近45%。截至2025年3月31日,该股最新股东户数为5.8万户。

中金公司研报显示,核工程阀门成为公司核心增长引擎。公司在该领域技术优势显著,DN800主蒸汽隔离阀等关键产品性能已达或超越进口水平,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受益于国内核电审批加速,预计带动核电阀门需求增长,公司订单储备充足,有望在新一轮核电景气周期中直接受益。
03
高盛:核电迎来“黄金十年”
消息面上,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日,我国规模最大的天然铀产能项目“国铀一号"示范工程,成功生产下线”第一桶铀,标志着我国天然铀生产取得突破,将有力保障我国能源资源安全的自主可控。
高盛发布的最新核能行业研报指出,核电迎来十年黄金周期,铀矿市场迎来结构性短缺时代。
高盛研报指出,全球铀矿市场正走向一个结构性短缺时代。这一趋势将于2025年开始加速,到2040年全球铀矿缺口将达1.3亿磅。同时核电需求在AI时代激增,全球核电装机潮迎来全面爆发。
高盛认为,在当下的AI时代,微软、亚马逊等科技巨头正在进行一场“算力军备竞赛”。AI超算中心的电力需求巨大,单个中心的功率可达500兆瓦,相当于旧金山市的峰值用电。
高盛报告显示,AI算力和数据中心的需求推动全球用电量的增速达到2.5%,远超过去10年的平均增速。
高盛分析指出,铀矿供需失衡、核电需求激增及其他电气化趋势将共同推动核能产业链的投资价值。Zerohedge称,核电主题将在2030年代持续跑赢市场,并很可能延续至2040年。
04
近期用电需求激增
此外高温引发用电需求大增,也是资金关注核电板块的重要原因。 有观点认为,近期电网设备、智能电网、虚拟电厂等多个板块表现强势,资金外溢效应下,有广阔前景的核电板块自然受到资金热捧。
消息面上,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预计7月14日白天,新疆吐鲁番盆地、河北南部、山东西部、河南大部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39℃,陕西关中、河南中部等地局地可达40℃以上。
受7月份以来持续高温天气影响,电网负荷持续攀升,不少地方电网负荷创新高。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入夏以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接连两次创历史新高,最高达到14.67亿千瓦,比去年同期增长约1.5亿千瓦。其中,山东、江苏、安徽、福建等10个省级电网负荷22次创新高。
除高温导致用电量激增外,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也成为拉动电力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数据显示,2024年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0.3%,超过制造业增速5.2个百分点。其中,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9.2%,新能源整车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34.3%,风机设备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26.6%,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20.5%。
此外,近日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的复函》,提出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要在今年底前,进一步统一市场规则、交易品种和交易时序,实现跨电网交易常态化开市。
05
机器人概念爆发
周一机器人概念股也迎来大涨,步科股份涨超11%,科沃斯、襄阳轴承、中大力德等个股涨停。

消息面上,据国新网7月14日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于2025年7月15日(星期二)下午3时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兴兴等将参与此次见面会。
此外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成功中标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25年至2027年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该项目总标包金额高达1.24亿元。未来还有涉及机器人的利好事件可能持续发酵。
海外方向,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正式宣布推出其最新的AI模型——Grok4,标志着特斯拉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一次重大飞跃。Figure创始人称决定将7—9月期间生产的人形机器人数量增加约3倍。
中航证券认为,人形机器人产业趋势明确,至2030年全球累计需求量有望达约200万台,目前进入从0到1的重要突破阶段,看好新一轮行情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