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15 03:34:30 股吧网页版
旅游强迫购物竟穿“政府合作”马甲!文旅部曝光32起强制消费典型案例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王敬

  “这是政府扶贫项目”“这是政府指定的以购代捐的购物店”“购物店是与政府合作开设的”……旅游强迫购物又现新套路!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披露第二批旅游市场强制消费问题典型案例,加上此前披露的第一批,总计有32起强制消费问题典型案例被曝光,涉及全国多地旅行社、导游强迫消费、欺诈游客等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旅游市场宰客手段已从赤裸裸的威胁升级为披着“公益”外衣的情感绑架。这些乱象背后暗藏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从“天上掉馅饼”式的“零团费”旅游团到导游垫资接客,最终都要游客在购物店“连本带利”吐出来。

  《华夏时报》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2025年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现场获悉,今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加强旅游市场执法办案,深入开展明察暗访工作,对强迫购物等违法违规行为形成严打态势。

  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副司长余昌国表示,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了《关于整治强迫购物促进旅游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决定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整治工作,对旅游市场中存在的强迫购物问题开展全链条治理。

  强迫购物手段升级,“公益幌子”诱骗消费

  在曝光的案例中,言语威胁、行为胁迫购物的乱象仍然突出。四川导游何某某在带团过程中对游客发表“不消费就不让走”的胁迫性言语,还擅自提前离团;云南导游闻某某以“人手一件货,不要给我各种原因”等言语,胁迫游客购物;贵州导游罗某更放狠话“谁挡了我的财路,我做鬼也不放过他”,引发游客恐慌;黑龙江导游高某更将拒绝购买自费项目的两名游客强行赶下车。

  还有无证导游强迫购物案发生的情况。云南松某某在导游证已被注销的情况下,行程中在旅游大巴车上向游客发表“你不要觉得你能浑水摸鱼”“老子带了10年的团,手里面从来没有过一只漏网之鱼”等言语强迫游客参加购物活动,并存在向游客兜售物品的行为。此前,松某某已因强迫游客消费、无导游证从事导游活动被大理市文化和旅游局作出2次行政处罚。2025年3月,大理市文化和旅游局将松某某涉嫌犯罪线索移交大理市公安局处置。2025年4月,大理市公安局对松某某作出治安拘留10日、罚款500元的治安处罚。

  记者注意到,除了强迫购物,部分旅行社和导游利用游客的公益心理,虚构政府合作、扶贫等项目诱导消费,形成更隐蔽的新型宰客模式,让不少游客防不胜防。

  四川导游刘某某在行程中以“旅游线路中的峨眉山南红展览馆是一个政府指定的以购代捐的购物店,以购代捐的对象是大凉山、小凉山的学生”等不实言论,欺骗游客购物;湖北导游李某某以旅游线路“带扶贫性质”“一个游客可以带动20个岗位”等不实言论,诱骗游客购物;张家界悦动假期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组织“二日游”期间,导游朱某某用“张家界政府希望游客把少交的团费用来买当地的特产,引进来带出去是张家界市政府最大的旅游方针”等不实言论诱导游客消费;北京导游戴某某在行程中假借“市政府与旅游局合作平台”名义欺骗游客购物;贵州贵享旅行社有限公司以低于接待与服务成本的费用组织游客参加“五天四晚贵州游”,行程中,该旅行社以“购物店是与政府合作开设的”等不实言论,诱骗游客购物并获取不正当利益,被没收违法所得、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

  “零团费”“低价团”陷阱曝光

  多起案例揭露了“低价游”背后的灰色产业链。这些旅行社以远低于成本的团费乃至“零团费”吸引游客,实则通过安排购物获取高额回扣牟利。

  其中,锦泓旅行社(浙江)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推出99元4天3晚游,安排6家购物店获取回扣,并将团队交给无证人员接待,最终被罚3万元并停业整顿1个月;厦门千骥旅行社以低于接待与服务成本的费用承接“双飞六日游”旅游团队,安排3家购物店收取回扣,被重罚8万元并停业整顿15日;江西远风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以零团费接团,擅自增加购物点并收取购物店给予的回扣,被罚5万元、停业整顿15日;桂林市耀佳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不仅要求导游垫付费用,还安排游客前往某“国家馆”、某鸡血玉石博物馆购物,获取购物回扣,最终被处以21.4万元罚款、停业整顿3个月。

  这些旅行社的操作手法高度相似:以超低价甚至零团费招揽游客、行程中安排多个购物点、从购物店获取高额回扣、部分还要求导游垫付费用。

  中国商业史学会老字号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教授王春娟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部分消费者对价格极为敏感,‘零团费’的低价宣传极具吸引力,满足了他们以较低预算出游的心理。尽管知道可能存在风险,但仍愿意尝试,这使得该模式有持续的市场需求。”

  北京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灰色产业链逻辑:旅行社以“零团费”吸引客源,将成本压力转嫁给地接社;地接社通过“人头费”支付导游固定报酬,剩余利润依赖购物回扣;导游利用情感绑架诱导消费,回扣比例高;购物店则虚标高价反哺产业链。传统威胁手段升级为隐蔽性话术,利用游客对权威的信任降低警惕性。

  “灰色产业链的隐蔽性和分散性使得查处难度极大。”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向本报记者透露,部分旅行社通过设立多个壳公司、频繁更换合作商家等方式规避监管,而游客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往往难以察觉其中的陷阱,甚至在“政府合作”“扶贫公益”等虚假宣传下,主动参与购物,进一步助长了这一模式的蔓延。

  近期,文化和旅游部制作了《旅游避“坑”指南》。针对当前旅游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醒消费者警惕六大常见“套路”:虚假宣传诱导交易、无资质经营团队游、不规范签订合同、低价揽客高价消费、暗藏非法金融活动以及诱导冲动消费。

  “强迫购物严重侵害游客权益,必须下大力气解决。”余昌国表示,这次整治工作将紧盯旅游购物活动集中区域,以旅行社、旅游购物店、导游、在线旅游经营者等为重点开展整治工作。其中旅行社领域重点整治无证经营和低价诱骗行为;购物店着重整治价格欺诈和虚假宣传;导游方面严查强迫消费和无证从业;线上平台则重点监管违规交易和无证揽客。

  同时,通过建立全链条监管机制,实现线上线下同步整顿、客源地与目的地同步治理,并运用智慧监管和信用监管手段强化源头管控。同时加强跨部门协作,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重点对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无证从事导游服务,以及涉及虚假广告、虚假宣传、价格欺诈、强迫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并严厉打击。

  “我们将保持‘零容忍’态度,聚焦旅游购物活动集中的重点区域,紧盯旅行社、旅游购物店等重点环节,对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坚持露头就打,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对违法违规行为形成有力震慑,切实维护游客合法权益。”余昌国指出。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