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14 23:26:20 股吧网页版
联海资产:全天候资产配置穿越混沌周期
来源:中国证券报

  苏格拉底有一句智慧名言:我知道我一无所知。这也是对宏观策略思想的最好诠释。市场上的聪明者不计其数,要做到“比别人更聪明”或“知道比其他机构更多的信息”更是一件难事。桥水“被动的智慧”正是在于不参与预期差博弈,而是承认无法预知宏观风险,理解周期却不试图把握周期。

  正如查理·芒格所言,我们并不比别人聪明,却可以通过一个科学的量化系统,让自己少犯愚蠢的错误。在这个缺乏确定性答案、永远难以预测的金融世界里,宏观周期走势无法按照经济规律图线来运行。但用量化模型将这种经济周期的矛盾性、模糊性描述出来,并用科学的方法统计宏观状态的概率分布,能够有效进行资产配置。联海资产基于自研宏观情景概率模型的全天候资产配置策略,构建了适应中国大类资产的“系统性宏观策略”,以较高的夏普比率和较低的回撤,打造出适应周期、穿越周期的策略。

  多维度升级风险平价策略

  联海资产的宏观策略吸取了桥水全天候策略的思想,这是一种带有宏观环境判断的风险平价策略,将资产分成复苏、过热、滞胀和衰退四个大类,并且每类都会有一个典型和非典型的状态。在非典型周期中,虽无法断言某类资产绝对占优,但可通过量化模型刻画宏观模糊性的程度,以及状态的概率分布,从而进行资产配置。

  在将风险平价思想结合中国实情的实践中,联海资产对全天候策略进行了特色本土化改造和升级。一是深度拆解风险因子,传统的风险平价模型用波动率衡量风险,但波动是结果而非原因。因此,需要对国内资产的波动进行宏观敞口溯源。例如,在影响黄金价格波动的因素中,可以拆分为宏观政策、风险偏好、利率、工业需求等,计算出各类因素占比,这比简单计算历史波动率更能适应市场。

  二是重新定义结构化样本。桥水基于预期差进行样本切割,联海资产则使用宏观情景概率进行切割,即用量化模型判断当前处于降息传导顺畅的“典型周期”,还是流动性陷阱的“非典型周期”的概率。在桥水的风险平价静态模型基础上,将宏观量化预测与现实数据描述动态结合进行配置。择时方面,依据量化模型力求客观,减少对主观判断的依赖。

  三是将回撤控制前置。传统的量化模型通常注重夏普比率,但在联海资产的风险平价模型中,将最大回撤作为重要优化项目,重要性不输夏普比率。夏普比率对风险的描述主要是波动率,但最大回撤非常影响投资者的感受。联海资产希望其宏观策略在跨越周期的同时,也能在小的周期维度优化投资体验。

  全天候配置叠加阿尔法收益

  国内很多投资人过度强调阿尔法,认为贝塔收益不足。但在成熟市场,贝塔收益通常高于阿尔法。桥水的过往业绩中,贝塔亦贡献了主要收益。全天候策略的经济学逻辑与长期合理性,使其贝塔收益成为组合的“底仓”和“基石”。联海资产构建的由纯量化模型驱动的动态股债商配置,形成了稳定的收益基本盘。与此同时,联海结合主动宏观阿尔法策略进行择时,寻找错误定价和多空操作,并擅长利用期权杠杆放大错误定价机会。二者的有机融合确保阿尔法与贝塔在整体宏观风险敞口上符合预期,避免意外暴露。

  对于当前宏观环境,联海资产宏观量化配置基金经理徐远认为,国内正处于非典型周期。对比典型的宏观周期来看,通胀或通缩环境下,加息或降息就像一根绳子,可以顺利拉回通胀通缩水平,但在非典型的宏观周期中,传导路径在一定程度上失效。一方面从通胀维度来看,生产强,但消费内在动力不足导致价格疲软,例如一季度的宏观数据好于预期,但明显拐点尚未出现;另一方面从货币信贷维度来看,企业和居民信贷需求不足。这导致在今年的市场行情下,无论股票、债券还是商品配置都难以有清晰的赚钱逻辑。

  宏观策略将大放异彩

  回顾去年,宏观策略异军突起,桥水中国斩获了30%以上的收益,也有不少本土私募管理人表现突出。近年来,大量私募进军宏观策略领域,不过,联海资产并非宏观策略领域的“新势力”,而是从成立之初就立足宏观策略,是国内较早研发宏观量化模型的私募,公司团队成员大多来自清华、北大及中科大、中科院等国内顶级高校或海外一线院校,汇聚多元学科背景出身的人才,在交流协作中打破认知局限性,最终形成多资产多策略的阿尔法收益来源。

  目前,联海资产覆盖了主观宏观策略、量化宏观策略、偏基本面和偏量价的量化策略、主观CTA和量化CTA、“固收+”策略、期权策略等多个丰富的产品线,力图不受单一资产约束,提供穿越牛熊周期的回报。

  徐远认为,宏观策略在国内面临三大难点,一是政策变量影响经济规律。在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的阶段,政策的影响比经济内生规律要大一些,政策对预期的影响,以及政策什么时候进行跨周期和逆周期的宏观调节弹性空间更大。二是数据质量制约建模精度。三是周期错位,中国本轮宏观周期与全球周期处于错位状态,嵌套于海外宏观周期中,周期特性不如海外明显。

  据测算,全球宏观多资产配置策略占比超过13%,加上多策略部分,约占总对冲基金管理规模的三分之一;而目前宏观策略和多策略基金在国内的资产管理规模占比仅2%左右,宏观策略的市场占有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未来,内生经济周期逻辑将更加明显,而国内市场成熟度提升,贝塔收益成为主流投资收益来源,宏观策略的生存空间将逐步打开。并且,从海外宏观基金产品的规模来看,由于贝塔策略不受规模限制,单只基金的策略容量较大,这些客观现实都将有利于宏观策略进一步发展,宏观策略未来将大放异彩。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