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直接体现。新时代以来,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消费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凸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使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消费逐渐成为我国新型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健康消费,既是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社会再生产良性循环的重要举措。为此,要着力推动健康消费提质升级,在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的最高境界是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劳动能力,更要拥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健康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健康消费是人们通过医疗保健、运动健身、生态居住等消费形式,对自身生命质量进行维护与提升,包括健康食品、健康服务、健康产品、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消费。
发展健康消费能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通过不断丰富健康消费的商品和服务供给、完善健康消费的城乡基础设施,能够更好提升生活质量、增进长期福祉。发展健康消费有助于提升人力资本,通过购买健康产品和服务,推动从“治病”到“防病”、从“延长寿命”到“提升生命质量”转变,帮助劳动者以良好的身心状态参与到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更多满足社会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发展健康消费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一方面能够催生健康领域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动企业技术、流程、工艺创新和管理创新。比如,在农业领域,人民群众对有机、绿色、无添加产品的需求,将引导农业企业加快向生态化、智能化转型;在制造业领域,人民群众对健康产品的品质追求,将激励企业不断研发新材料、改进和应用新工艺,降低对健康不利的物质资料使用、全面提升产品质量;等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更加重视生命质量和健康安全,健康消费快速发展,健康消费市场呈现出规模快速增长、业态模式不断创新、消费结构持续优化等特点,预防式健康产品、卫生防护用品、家用运动健身器材等各类健康消费市场火爆。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健康产业消费趋势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大健康产业总收入规模达到9万亿元。同时需要看到,健康消费还是一个新兴领域,仍然存在高质量供给不足、健康知识普及不够、消费环境欠佳等问题。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开展健康消费专项行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2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10方面重点任务。这些政策措施为推动健康消费提质升级指明了方向。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推动健康消费提质升级,更好满足居民健康消费需求。具体来看,可从以下方面着力。
一是增加优质健康产品供给。推动健康产品和服务供给向场景驱动的“产品+技术+服务”生态体系建设转型,鼓励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协同创新,打造完整的健康产业链条,推动健康与文旅、养老、体育、线上线下零售等多业态多场景融合;引导健康产业集群发展,强化健康服务生态系统建设,形成健康产业集群的协同效应。
二是发展多层次健康消费市场。支持面向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养生保健等业态深度融合,发展壮大银发经济;加强对年轻群体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导,丰富健身运动等消费场景,发展具有引领性的时尚休闲运动消费市场等;大力发展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管理等新型服务业态,提升差异化、智能化、定制化服务能力。
三是完善健康消费环境。深化特殊食品注册备案制度改革,完善保健食品事前审评和事后评价机制,引导诚信合规经营;引导企业严格遵守消费者的知情同意权,在获取信息、进行检测、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事先将可能发生的风险、费用等清晰告知消费者,营造规范有序的健康消费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