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头连着宏观经济,一头连着万家灯火。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从7个方面提出政策举措,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依然较大,劳动力供需匹配矛盾仍然突出。在此背景下,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意义重大。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根本途径在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更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更好发挥数字经济对就业创业的提振作用,创造出更多新职业,为劳动者提供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带动就业作用,在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对新兴产业创新衍化的基础上,创造大量新兴岗位,从而有效吸纳更多劳动力,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
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还要从用人单位以及不同就业群体入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持续发挥民营经济稳就业基础性作用。民营经济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扩大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支持范围,深化政银合作,优化业务流程,进一步提升贷款便利度。提高相关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健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机制,推动创新创业政策资源进一步向民营企业倾斜,支持民营企业稳岗扩岗,形成促就业的长效机制。强化对企服务,对稳定提供新增就业岗位的民营企业,一揽子兑现社会保险补贴、吸纳就业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等政策。大力支持民营企业人才培养,完善民营企业职称评审办法,畅通民营企业职称评审渠道,增强民营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形成民企和人才的双向奔赴。
多渠道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2025年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222万人的历史新高,面对艰巨的促进就业任务,要持续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稳定公共岗位规模,推动用人单位与高校开展精准供需对接、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大学生也要调整就业心态,坚持长期主义,将就业看作是职业生涯的起点而不是终点。从长期来看,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还应优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融合学科优势,主动对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缓解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
积极拓展农民工群体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是保持就业大局稳定的重要支撑,要将农民工就业创业与乡村全面振兴密切结合。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突出县域特色,合理确定主导产业,延长产业链,吸收更多农民工就近务工,将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要不断完善政策体系,优化政策协同,积极培育和发展劳务品牌,让劳务品牌成为促进农民工就业增收的金招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助力。
加强政策支持保障,兜牢民生底线。当前,数字革命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求职者需要不断学习充电提高工作素质,才能匹配更多更好的岗位。政府应因势利导,增加社会培训预算、建设数字化培训平台,持续规范开展针对未就业大学生和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及各类知识培训,保障求职者能够与时俱进。还要多措并举保障求职者合法权益,解决其后顾之忧,营造人尽其才、人人有为的良好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