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发展事关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我国高度重视种业振兴,将其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来抓。
由于种业发展具有周期长、投入高和不确定性大等特点,长期以来,种业企业尤其是处于研发前沿的创新型种业企业,常常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令人欣慰的是,金融行业充分发挥其资源配置优势,以多种创新形式,为种业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经过多年发展,当前金融对种业的支持,已深入到产业链各个环节。从实验室里的基础研发,到田间地头的品种选育与扩繁,再到保险保障以及市场推广,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推出一系列量身定制的信贷和保险产品,为种业发展精准浇灌金融活水。
例如,针对相关企业研发投入大的特点,有银行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针对育种周期长的风险,保险机构设计专门的育种风险保障方案;针对扩繁和销售环节资金需求,金融机构提供灵活的供应链金融支持。这种全链条、多维度金融支持,不仅打破了种业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还让企业更专注于核心技术的突破和优良品种的培育,有利于提升我国种业整体竞争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构筑坚实防线。
但也要看到,在金融助力种业振兴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短板。例如,现有金融产品还不足以覆盖和满足种业企业差异化、个性化金融需求。同时,金融机构往往缺乏既懂金融又懂种业的专业人才,难以对种业项目的科技含量、研发潜力进行科学评估等。
因此,金融助力种业振兴仍需不断创新、不断优化。如何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创新金融产品、完善风险分担机制等,是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金融与种业深度融合,金融活水将持续流向种业,不仅浇灌出更多、更优质的“农业芯片”,更在中国农业现代化转型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