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13 21:58:00 股吧网页版
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八成 102项重大工程年底完成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祝嫣然

  2025年中国经济总量预计可达到140万亿元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十四五”前4年,我国经济增速平均值为5.5%,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86.4%。

  “十四五”以来,中国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积极建设消费和投资需求旺盛的强大国内市场,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展望下一个五年,面对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复杂,内需依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我国仍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并更好地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同时要深化改革,挖掘内需潜力。

  投资与消费互相促进

  中国拥有超大规模且极具增长潜力的国内市场,内需始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和稳定锚。

  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日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从内需整体看,过去4年中国经历了国际环境剧烈变化等多重困难挑战冲击,但国民经济保持了年均5.5%的增长速度,其中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86.4%。可以说,没有强大的国内市场,就没有稳定向好的中国经济。

  2022年,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快消费提质升级、拓展投资空间。

  过去四年,最终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56.2%,比“十三五”期间提高8.6个百分点。消费领域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比如商品消费方面,人工智能加速融入日常生产生活,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广受消费者欢迎。服务消费方面,文体、旅游、康养等供需更加多元,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博IP等“爆款”频现,城市漫步、中式茶饮等成为时尚潮流。

  过去四年,投资积累的资本形成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30.2%。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充分发挥,更加注重补短板利长远,比如聚焦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进程中的大事难事,着力解决影响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突出问题,自上而下、“软”“硬”结合,高质量推进“两重”建设;更加注重增强发展后劲,比如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持续多年快于整体投资增速,一大批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等纷纷落成。

  国家发改委秘书长袁达表示,投资消费相互促进。一方面,市场消费的扩大,通过产品生产、配套建设等渠道带动投资,比如5G、智能手机等消费需求持续旺盛,带动近4年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长21.9%、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11.2%。另一方面,有效投资的增加,通过生产等链条促进居民就业增收,提高了消费能力,也通过完善设施、优化环境等改善消费条件,直接促进了消费,比如2024年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已达到1281.8万台,有效支撑了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普及。

  服务消费成为新亮点

  服务消费,一头连着经济,一头连着民生,涵盖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托育、文娱旅游、教育体育、居住服务、健康服务等领域。

  2024年,我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6.2%,增速高于商品零售额3个百分点;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7.4%,对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的贡献率达63%。2024年,我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6.1%,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增长空间。扩大服务消费,有利于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打造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消费的重要引擎。

  随着居民收入提高,餐饮住宿、家政服务等基础型服务消费快速增长。2013~2024年,全国餐饮收入从2.5万亿元增至5.6万亿元,增长119%。同时,伴随人口结构和消费理念的变化,改善型消费和新型消费不断增加。2013~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从10.6%、6.9%分别提高至11.3%、9.0%。

  新消费亮点频现,2023~2024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达4.3亿人次、总收入5247亿元;2024~2025冰雪季有望分别达5.2亿人次、6300亿元。以“Z世代”为代表的青年群体,更愿意为兴趣爱好和情绪价值买单,悦己型消费、沉浸式体验深受欢迎。老年群体消费意愿不断提升,银发经济方兴未艾。此外,针对儿童的早教、非学科类培训等服务需求激增,成为服务消费新热点。

  不少专家认为,和商品消费相比,服务消费有巨大潜力,并与民生、就业息息相关,有望成为消费增长的新引擎。我国消费市场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其中,服务消费属于人力密集型行业,且收入分配更偏向于居民端。通过发展服务消费,可以创造出更多就业岗位,进而带来更直接的收入增长和消费改善。大力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新型服务消费,将更好地满足广大居民更多、更高的消费需求,并创造出更新的消费需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消费发展的侧重点应是服务消费尤其是发展型消费。“现在消费不足的重点是一些低收入人群,他们的消费能力需要提升;另外消费内容上,商品消费当然需要提升,但重点还是服务销售,特别是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社会保障、养老等,我称之为发展型消费。”刘世锦认为,接下来我国促消费需要抓两大重点:一是低收入人群消费能力的提升,二是以发展型消费为主的服务消费。

  促进服务消费的相关政策也在密集落地。去年7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这是国家首次就服务消费发展作出全面系统部署。

  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引导金融机构针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旅游、教育、居民服务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的各类经营主体发放贷款,支持其提升服务消费供给质效。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额度5000亿元,对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以及5家属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城市商业银行发放的服务消费重点领域贷款,可按照贷款本金的100%申请再贷款。

  102项重大工程年底前完成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十四五”时期中国基建不断跑出向新力和加速度,撑起了中国速度、中国质量,也托起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幸福生活的新期盼。

  “路网织密比刺绣,绣出千里江山图”,基础设施网络更加系统完备。“主动脉”更畅通,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6轴7廊8通道”目前建成率已经超过90%,覆盖超过80%的县,服务90%左右的经济和人口,形成横连东西、纵贯南北、通疆达海的国民经济主动脉。“毛细血管”更发达,2024年末农村公路总里程达464万公里,脱贫攻坚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推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更多乡亲“出门就上车、村口取快递”。

  “当日达让新鲜不过夜,村村通让山乡若比邻”,基础设施体系更加高效实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春临介绍,一方面,物畅其流带动全社会降本增效。2024年全社会物流成本节约超过4000亿元,今年有望再节约3000亿元左右。另一方面,人享其行的现代生活更加触手可及。旅客联程联运更加快捷顺畅,出门旅游抬腿就走、转眼就到,早上还在广州喝早茶,晚上就到“尔滨”看冰雕。

  “十四五”规划谋划了102项重大工程,预计年底前能全部完成规划目标。李春临用“五个新”来概括:基础设施构筑经济循环“新支撑”,科技攻关赋能经济发展“新活力”,生态建设创造美丽中国“新奇迹”,民生项目提升百姓生活“新品质”,安全工程筑牢国家安全“新基座”。

  一大批科技前沿成果取得重大突破,“祝融号”火星车首次登陆火星;“嫦娥5号”带回月壤已与6个国家开展共享研究;“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领跑全球;“东方超环”核聚变实验装置实现1亿度高温、1066秒的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刷新世界纪录。

  民生项目建设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我国支持建设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面覆盖中西部等优质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省份,推动707家县级医院达到三级医院能力,加快实现“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新增学生宿舍床位超50万张,支持“双一流”高校本科扩招;支持208万户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超过170万人次残疾儿童接受康复救助,“一老一小”保障更有温度。

  促消费还需改革加力

  内需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目前,我国有14亿多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是全球最大和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十五五”期间,依然要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国内市场,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以强有力的政策举措提振发展信心、稳定预期。

  6月,中办、国办发布《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从增强社会保障公平性、扩大基础民生服务普惠性等四方面,提出十项具体举措。这有望进一步解决消费的后顾之忧。今年3月,《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深化线上线下、商旅文体健多业态消费融合,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

  下阶段,提振消费还有哪些政策发力点?刘世锦认为,中国经济存在两个结构性现象,一是消费占GDP比重结构性偏低;二是政府财富包括国有权益资本占全社会净资产比重,相比国际水平明显偏高。他建议,可以考虑将较大规模的国有资本划拨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同时配合将部分短期刺激资金用于养老金支出、完善养老缴费制度等措施,用三年时间将农村养老金水平提升至农村低保水平。在各种刺激政策措施中,这项改革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应该是居前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日前在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论坛上表示,扩大内需要政策发力和改革加力相结合。“今年宏观经济政策力度不能说不大,但更为重要的是要把它落到实处,包括确保广义财政支出增速能够大于名义GDP的增速,对总需求形成有效拉动作用。”

  王一鸣建议,重点推进三项改革:一是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这项改革如果落到实处,就能有效激励地方政府推动扩大消费的积极性,改变地方政府重投资、轻消费的行为模式。二是推进价格和工资联动改革。部分领域考虑适当放开价格,联动提高工资,同时补贴低收入者,进一步推动有效需求扩大。三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激励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积极性,加快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子女就学、保障性住房等需求,对扩大消费和释放消费潜力将起到巨大作用。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加快推进“投资于人”的结构性改革是全面扩大内需的根本之策。建议制定中长期国有资本划转社保计划,重点用于支持农民工市民化、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等。推进收入分配结构调整。需要在拓宽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尽快从法律上赋予农村土地使用权的物权属性等方面作出重要的制度安排。尽快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既是城乡结构转型的重大任务,也是促进消费结构、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举措。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