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12 14:46:20 股吧网页版
对银行股的三点看法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陈嘉禾

K图 BK0475_0

  最近一段时间,银行板块涨幅惊人。今天我也借这个热度,聊聊我对银行的一点看法。

  不过,这篇文章并不会得到一个简单的结论,比如“你应该买银行”或者“你应该卖银行”。这篇文章中罗列的只是我对这个行业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实际上,在投资中,过于简单的买卖结论,在绝大多数时候也不存在,尤其是当一个本来很便宜的板块在短期大涨以后:残酷的市场永远如此复杂。

短期涨幅不是决策的理由

  首先,虽然我写下这篇文章的原因,是银行板块最近涨幅巨大,但是投资者必须明白,短期涨幅是影响舆论的主要原因,但它并不是投资决策的合适依据。

  也就是说,在价格短期大涨以后,其实投资者仍然可能遇见各种情况:价格仍然可能继续大涨,或者反手大跌。

  以上证银行全收益指数为例,这个指数在2024年就飙升了45%,可以算得上是大涨。结果,在2025年(截至7月11日),这个指数又上涨了21%。

  而短期大涨后大跌的事情,历史上也屡见不鲜。上证综合指数在2006年和2007年,分别上涨了130%和97%,而在2008年则大跌了65%。

  所以,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尽管价格短期大涨绝对会影响舆论(事实上所有舆论探讨的都是短期价格大幅变化的投资品种),但是我们并不应该依据短期价格波动做出任何投资判断。所有的投资决策,应当依托于价值的高低做出,而不是价格的波动。

  在2020年以前,随着内地房地产价格的一路走高,对银行乃至整个金融系统最大的一点疑问就是:如果房地产市场下跌,那么会带来多大的冲击?

  现在,这个问题的答案基本已经揭晓。从报表来看,银行系统经受住了房地产下行第一波冲击波的考验。

息差仍需改善

  尽管当前银行业的坏账率较低,同时还有着很高的资本充足率,但是还存在一个风险点——息差过低。

  从历史数据来看,当前银行的息差可以说是历史最低水平之一。

  当然,这件事可以从两方面理解:坏的方面,是息差太低赚不到钱;好的方面,是既然已经这么低,未来下降的空间就非常有限了。

  由于银行和整体经济息息相关,因此银行息差的改善需要整体经济的回升助力,这不会是一朝一夕能够达成的事情。

估值的三点思考

  对于银行板块的估值,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思考:最低的估值已经过去,当前估值仍然不贵,相对吸引力开始下降。

  首先,银行板块的“黄金坑”早已过去。以上证银行指数为例,该指数在2022年年底的PB(市净率)估值,一度低于0.5倍,而当前(2025年7月11日)估值已经达到约0.75倍。

  由此可以想到那句名言:“牛市总是在绝望中诞生,在怀疑中成长,在乐观时成熟,在陶醉中结束。”

  其次,当前银行板块的估值仍然不高。在银行板块中,低于1倍市净率和10倍以下的市盈率,仍然比比皆是。

  最后,随着价格的上涨,银行板块的相对估值相对其它板块和股票的吸引力开始下降,尤其在考虑到银行的高杠杆和潜在的坏账风险之后更是如此。

不同的银行大不相同

  最后,投资者需要思考的是:不同的银行之间,经营情况和估值情况都有很大不同。

  在观察一家银行时,我们要考虑多方位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坏账生成的情况怎样?净息差变动如何?资产的构成情况如何?贷款的构成情况如何?资本充足率怎样?大股东实力如何?管理层水平怎样?报表是否存在不可以信赖的因素?规模是否足够大到能够抵御单一客户带来的黑天鹅影响?派息比例如何?

  我们在思考了以上种种因素以后,会发现银行和银行之间,是有着巨大区别的。

  往差里说,我们看到过银行破产。在2007年到2009年,花旗银行的股价曾经从几十美元一路跌破一美元。在中国市场,我们也看到过海南发展银行、包商银行从正常经营一路走到破产。

  而往好里说,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银行一路成长,期间持续不断地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沃伦·巴菲特也曾在富国银行、美国银行等银行身上下过重注。

  所以,投资者应当思考更多的细节,才能对银行板块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要知道,在残酷的市场面前,只有缜密的思维才是投资者唯一的依靠。

  作者:陈嘉禾,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资官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