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抹茶、潍坊鹅肝、郴州鱼子酱……越来越多传统印象中的“洋特产”,正结合各地山川风土成为中国新特产。产自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的新特产,丰富了老百姓餐桌,拓宽了产业赛道。
铜仁抹茶
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抹茶生产国,而四分之一的抹茶产自贵州铜仁
“发车仪式正式开始!”6月11日上午,贵茶集团62吨欧标抹茶出口北美、日本发运仪式在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贵茶产业园举行。今年以来,该集团抹茶出口累计超200吨。
在不少人印象中,日式抹茶较为出名,所以很多人以为抹茶是日本特产。其实,抹茶源自中国,宋代传入日本后广为流行。随着新茶饮的火爆,国内接受抹茶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如今,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抹茶生产国,而四分之一的抹茶产自贵州省铜仁市。
“铜仁产茶的生态环境优势无法被复制。”铜仁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肖楚说,“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寡日照的独特地理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抹茶产业的发展。”
不同于传统绿茶种植方式,抹茶的树种在采摘之前,要经过20天左右的遮阴覆盖,以此提升叶绿素和茶氨酸含量,降低苦涩口感。采摘后,还要经过蒸汽杀青、冷却烘干、梗叶分离、二次干燥、精细研磨等复杂工序,对制茶工艺提出较高要求。
冲泡一杯抹茶,飘出淡淡海苔香,这是属于抹茶的独特香气。贵茶集团销售总监李云说:“现在的消费者除了注重饮品的口感和颜值外,更注重营养价值,这为抹茶打开市场提供了机遇。”
在武陵山腹地,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脚下,一座现代化的“世界抹茶超级工厂”开辟出了茶产业新赛道。贵茶集团建成的全球最大抹茶单体精制车间里,抹茶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通过标准化、智能化的加工流程,我们可以确保茶叶生产全程不落地,保证抹茶品质。”李云说。
铜仁抹茶产业并非单打独斗。数万亩欧标抹茶基地中,超10万名茶农在此就业增收,辐射带动了30多家碾茶企业成长。茶香四溢,串联起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链条。
一杯茶能撬动多大市场?铜仁的规划是,到2026年抹茶综合产值达17亿元以上。为加强包括抹茶在内的“梵净山茶”公共品牌影响力,铜仁在北京、苏州、东莞、兰州建立4个推广运营中心。
“抹茶应该如何冲泡?”“抹茶有什么营养价值?”很多消费者对抹茶食用方法很感兴趣。“抹茶富含氨基酸,既能当作风味饮品,也可以制作糕点等食品。”贵州绿茶·梵净山茶北京运营中心主任田仁兵说,基于抹茶粉原材料,当地企业还研发了抹茶拿铁、玫瑰抹茶、抹茶挂面等,满足年轻消费者个性化的口味需求。
除了丰富多元的抹茶产品,“抹茶+”背后的文化带动价值链不断延伸。“一杯抹茶,不仅推动茶旅融合发展,也串联起海内外市场。”田仁兵说,“结合抹茶产业与生态特色食品、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铜仁举办梵净山抹茶大会,打造抹茶小镇,打响‘中国抹茶之都’招牌。”
临朐鹅肝
山东临朐的鹅肝,占国内市场的70%、世界市场的20%
打通中外味蕾的特产,还有鹅肝。
提到鹅肝,除了想到法国外,还能想到哪里?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值得拥有一席之地。临朐地处鲁中山区、沂山北麓,与法国朗德地区土壤、气候高度相似,是朗德鹅绝佳的适生带。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临朐敏锐捕捉到这一优势,从法国引进了朗德鹅种源,朗德鹅与临朐的缘分自此展开。
临朐县从法国引进首批纯种朗德鹅种苗后,经过30多年的探索,在养殖环节进行了全面优化,比如用玉米片喂养代替传统的玉米粒,让鹅肝在口感上更加柔嫩细致、软糯丝滑。“现在,鹅肝已经是我们临朐县的特产了!”临朐鹅产业协会会长高世峰说,当地已形成集孵化、养殖、填饲、加工、销售、研发于一体的鹅肥肝生产全产业链条,鹅肝年产量达5000余吨,占国内市场的70%、世界市场的20%,年产值达80多亿元。
2017年,临朐鹅肝龙头企业山东春冠食品开始尝试鹅肝深加工。山东春冠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马立君和团队想到,西餐中,红酒加鹅肝是经典搭配,为什么不直接融合在一起生产呢?经过1年的研发,他们在2018年首次推出红酒蓝莓鹅肝,产品一上市便迅速走红,实现鹅肝产业由生到熟的转型。
目前,临朐全县鹅肥肝加工及配套企业超100家。通过与中国农科院、江南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深度合作,当地鹅肝企业陆续推出冰激凌鹅肝、金砖鹅肝、法式鹅肝酱等产品,大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通过煎炒蒸炸搭配葱姜蒜各类配料,鹅肝可以散发出不同风味。”马立君说。
种源自主是鹅肝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今年5月底,1260羽单只成本200欧元的法国祖代朗德鹅种苗抵达临朐,创下国内最大规模种源引进纪录,临朐将形成从祖代到商品代的完整繁育链条,有望打破6年一轮的“引种魔咒”,保障鹅肥肝产业良性运转。
中国人对美食,从来都有无限创造力。传统法式鹅肝,经过本土化孕育,正从品种繁育、生态养殖、产品研发、品牌建设等方面全力突破。临朐县计划将鹅肝生产加工打造成百亿级特色优势产业,力争培育出“华系”朗德鹅配套系。
郴州鱼子酱
全球超过60%的鱼子酱来自中国,2030年中国国内鱼子酱消费量将增长至100吨
和鹅肝、松露一道并称为“世界三大珍馐”的,还有鱼子酱。
提到鱼子酱,不少人首先想到的产地是俄罗斯。其实,我国四川、湖北、湖南等地都产这种美味。
湖南省郴州市东江湖被誉为“湘南明珠”,不仅滋养湘南大地,更孕育出生态渔业。鱼子酱是鲟鱼鱼卵制品。“鲟鱼养殖条件很严格,水温不能超过22摄氏度。”湖南良美渔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元建说,东江湖有得天独厚的冷水资源,恰好适合鲟鱼养殖。起初,公司只做养殖,发现鱼子酱在餐饮市场很受欢迎,便进一步拓展了业务领域,投建鱼子酱生产线。
鱼子酱被誉为舌尖上的“黑色黄金”,其做法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吴元建道出其背后的复杂工序。品尝鱼子酱,追求的是颗颗弹嫩鱼子爆破鲜味弥漫的瞬间。生产前端,要检查鱼子发育程度,确保加工时鱼子的爆破感呈现最佳状态;鱼成熟后,要对鱼静养1个月左右,其间不给鱼喂料,去除杂味;加工时,公司采用10万级无菌车间,保证室内温度不超过13摄氏度,湿度控制在50%至60%;加工后,对产品进行菌落总数检测,满足鱼子酱解冻后直接食用的安全要求。
“现在,鱼子酱在国内市场供不应求。”吴元建说,公司和多家食品研究所开展合作,正研发可以搭配冰棍、酸奶等食用的鱼子酱新品。同时,他们还积极与轻工业厂家合作,制作护肤品、面膜等鱼子酱衍生品。数据显示,2030年中国国内鱼子酱消费量或将增长至100吨。
国产鱼子酱也已打入国际市场,全球超过60%的鱼子酱来自中国。吴元建的公司也在办理出口相关手续。他坦言,海外市场认可中国的原材料,但对品牌的认可度仍有待提高,期待可以通过高品质的产品,提高品牌的国际知名度。
除了抹茶、鹅肝和鱼子酱,云南牛油果、黑龙江蔓越莓、吉林帝王蟹也正从“洋特产”变身“土特产”……它们带动了特色产业发展,丰富了百姓餐桌,还拓展了海外市场。
你的家乡,是否也有这样的“隐藏款”特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