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二季度收官,2025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成绩单揭晓。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全市场最新存续银行理财规模逾31万亿元,较去年年底增长3.4%,创净值化转型以来的历史新高。
在利率持续下行背景下,固收类理财(包括纯债固收和“固收+”理财)展现出强大的“吸金”能力,存续规模占比上升至75.57%,成为理财市场的绝对主角。同时,理财产品持续向“低波、稳健”风格聚焦,“存款替代”逻辑得到进一步强化,规模增长与结构优化并行。
固收理财成“吸金主角”
2025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在存款利率下调和估值整改的双重影响下,实现了规模快速增长,创净值化转型以来的新高。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全市场银行理财产品存续数量4.27万只,最新存续规模超过31万亿元。
在结构上,固收类产品占据主导地位。截至6月末,存续固收类理财产品规模约23万亿元,较去年年末增长7.96%,占总规模的75.57%。
民生银行(600016.SH)发布的最新研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该分化趋势持续加深,固收类产品规模占理财市场总规模的比重较上年年末增加约2.4个百分点(同期现管类占比下降2.3个百分点)。
普益标准研究员黄轼剡强调,在存款利率持续下行的大背景下,固收类理财产品呈现规模不断增加、存款替代效应显著的特点。上半年累计新发1.4万余款固收类理财产品,较去年上半年同比增发5.37%,且除1月外,单月发行数量均领先去年同期,反映了市场对于固收类产品的需求更加旺盛。
尤其“固收+”理财更受市场青睐。华宝证券分析师蔡梦苑表示,上半年随着权益市场回暖,“固收+”成为新发产品主力。另外,“债券指数”类产品和“固收+打新”产品近期关注度较高。
各家机构也在积极推进固收类理财的布局。民生银行研报指出,从产品结构看,上半年理财机构规模增长均集中在固收类理财产品,现管类理财产品规模普遍收缩。规模增长较快的理财机构,普遍依托于短期限、高流动性的固收类产品实现销售突破,期限3个月以内的,或采用日开、最短持有期运作的固收产品占固收增量比重超80%。
理财业务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存款利率的持续调降是推动固收类理财“吸金”能力强劲的重要原因。民生银行研报指出,自2023年四季度以来,存款利率已经历五次调降(2023年9月第三轮—2025年5月第七轮),叠加期间同业存款利率调控政策出台,现管类理财收益率快速下行,投资者风险偏好被动抬升,部分投资者资产配置由存款向固收类理财转移,推动理财产品的供给与需求结构由现管类向固收类进一步倾斜。
黄轼剡认为,低利率环境将持续推动投资者对固收类理财产品的配置意愿增强。“由于固收类理财产品投资风格稳健,且业绩比较基准较存款利率有所优势,因此居民的配置固收类理财产品的意愿将在存款利率持续下行的大背景下不断走强。”
“固收+”配置热度或再升温
从业绩表现来看,上半年受利率下调影响,银行理财整体收益及新发产品业绩基准普遍下调。蔡梦苑指出,上半年固收类理财整体呈现季末回落、趋势扩张的态势。4月以前利率下行带动固收理财收益率提升,但4月后利率上行后震荡,固收理财收益率普遍回落。现金管理类理财则呈现持续下降态势。
在新发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方面,黄轼剡表示,固收类理财新发产品也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2025年6月新发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为2.53%,较年初新发产品下降约17个基点。
尽管收益率回落,但相较其他理财产品,固收类理财的收益稳健优势依然明显。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0日,在2.3万余只披露最新净值的固收类理财中,近2.2万只产品最新单位净值大于1元。其中,最新单位净值大于1.2元的接近400只。
从最新净值排名居前的30只固收类理财来看,“固收+”类理财达26只,纯债固收类理财为4只。工银理财月聚月盈专项资金2012年第1期、交银理财得利宝私银债券稳健型、中银理财稳富(60天持有期)、华夏理财龙盈1号净值型、招银理财招睿天添金稳健型固收、招银理财招睿周周发固收、招银理财招睿天添金稳健型固收等多只产品最新单位净值居前,均超过1.45元。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进一步指出,随着存款利率不断下降,存款搬家现象更加明显,由于固收产品收益率高于同期存款利率,固收理财规模保持稳健增长。
黄轼剡强调,固收类产品具备相对稳健的风险特征,因此在存款利率不断下行的时期,成为许多投资者青睐的投资方向。
国际注册创新管理师、鹿客岛科技创始人兼CEO卢克林也表示,上半年,在存款利率持续下行背景下,固收类理财整体表现稳健,规模稳中有升,收益率虽有所下滑但仍具吸引力,吸金能力增强。当前,投资者对固收类理财的配置意愿依然较强,尤其在股市波动加大的背景下,固收理财这类稳健型产品更受青睐。
在私人财富管理师武苏伟看来,当前相较存款产品,固收类理财仍具利差优势。3个月以内及1年以上期限的新发产品占比提升,反映投资者既追求流动性又希望锁定收益。
展望下半年,民生银行研报中明确,综合当前低利率、高波动的市场环境,以及投资者的低风险偏好特征,“低波、稳健”固收类产品具有增量需求。从机构分布看,股份制银行理财机构有望在产品演变中继续保持主动地位,国有银行理财机构的产品风格则有待进一步切换。
不过,黄轼剡指出,短期来看,存款利率的下行将推动投资者对固收类理财的配置意愿和需求的提升;中长期来看,由于固收类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也将与存款利率保持相对一致的下行趋势,居民可能从纯固收领域向“固收+”领域迁徙,开始关注含权类理财产品。
对此,蔡梦苑强调,为了满足投资者配置需求,理财机构一方面在持续细化债券投资,通过债券指数创设方式,进一步挖掘优质的具备投资价值的债券;另一方面,在“+”的资产方面不断深耕和拓展。监管政策趋严,固收理财的净值平滑手段面临约束限制,未来理财公司需要在平衡波动和收益上,下更多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