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12 01:05:50 股吧网页版
湖南部分农商银行“养老贷”产品引热议 有银行已不再提供
来源:央广财经

  央广网北京7月11日消息(记者宓迪实习生徐恺昕)近期,湖南多家农商银行推出“养老贷”产品引发热议。据媒体报道,该产品以补缴养老保险等为专属用途,涉及华容农商行、临澧农商行、津市农商行、邵阳农商行等,但多家银行已撤下相关宣传。11日,央广财经记者亦致电了其中部分机构,工作人员均称目前不提供相关产品。

  何为“养老贷”?记者关注到,南县农商银行微信公众号一篇文章显示,其推出的“养老贷”,系针对城乡居民因资金不足导致养老保险缴纳困难的问题,专门设计的一款金融产品。该行称,该产品具有“零门槛、零担保、零抵押、零风险”的特点,贷款期限最长可达15年,且借款人年龄与借款期限合计不超过75岁,借款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还款方式,实现贷款与养老金领取的有效衔接。

截图自南县农商银行公众号

  而根据衡东农商银行今年5月23日的微信公众号,“养老贷”是衡东农商银行推出的一款专为帮助辖区内城乡居民参与养老保险一次性缴费的贷款产品。贷款由本人申请,旨在解决养老保险对象因缴费中断、提升缴费档次或新参保缴费年限不足等问题。当前优惠利率3.1%。

  根据其给出的“优惠力度”参考介绍,选择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档次6000元/年,一次缴费15年每月领取金额798.48元,全额贷款15年(按3.1%计算)每月等额本息还款金额626元,以此计算贷款期间每月领取金额172.48元。

截图自衡东农商银行微信公众号

  记者关注到,类似“养老贷”,广西还曾推出“续保贷”。公开信息显示,河池市基本养老保险“续保贷”政策主要是指申请人通过向金融机构贷款的方式缴纳、补缴养老保险费用,提高缴费档次,提升基本养老保险保障水平,确保退休后能按时足额领取养老保险待遇。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记者表示,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快速提高,但对大量灵活就业的居民而言,普遍存在缴费年限不足或缴费档次偏低问题。而在农村地区,不少农民还没有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临近退休年龄时,不少居民想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或者发现需要补足缴费年限以及提升缴费档次,就需要一次性要缴纳数万元,这对收入不稳定的居民而言支出压力较大。

  董希淼认为,“养老贷”“续保贷”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从作用上来看,对居民来说,可以获得信贷资金支持,顺利缴纳养老保险或者增加养老保险缴纳金额,进而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来说,有助于增加缴费人数,增加缴费金额,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对银行来说,有助于满足客户需求,营销和服务一批客户,并增加信贷投放。

  但董希淼也指出,根据现行个人贷款管理制度,“养老贷”“续保贷”的性质较为模糊,存在合规性争议。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2024年2月公布的《个人贷款管理办法》,“个人贷款,是指贷款人向符合条件的自然人发放的用于个人消费、生产经营等用途的本外币贷款。”该办法还明确要求,“个人贷款用途应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有关政策,贷款人不得发放无指定用途的个人贷款。” “养老贷”“续保贷”是否属于个人消费贷款、缴纳养老保险费用是否属于“个人消费”用途,在制度上并不明确。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则认为,“养老贷”产品的争议本质,在于将社会保障需求与金融风险行为的错位捆绑。这类产品覆盖的缴费中断或低积蓄群体,恰恰是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群体,如果被引导以未来养老金为还款来源,很容易引发争议。

  薛洪言提到,“养老贷”这类产品的出现,本质上是金融机构试图通过信贷工具帮助居民解决养老保险缴费难题的一种探索,其初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真正的养老保障仍需依赖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与个人长期财务规划的结合,单一信贷产品难以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根本方案。

  董希淼表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居民养老需求快速增长。商业银行应加强与地方政府及人力社会保障部门协同,进一步完善“养老贷”“续保贷”等产品设计,建立资金使用闭环,并引入商业保险等风险分担机制,既要精准地服务好低收入居民,又要防范化解经营风险,更好地彰显金融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