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12 00:13:20 股吧网页版
国家卫健委:聚焦年轻人婚育难题 加大支持力度
来源:中国经营报

  “中国正在统筹各方资源,进一步倡导积极构建新型生育文化,努力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7月11日,国家卫健委副主任郭燕红在世界人口日主题宣传活动上指出,我国持续加强妇幼保健、儿童医疗和普惠托育服务供给,重点在教育、住房、就业等年轻人关切的领域加大支持力度,消除后顾之忧。

生育人口日郭燕红小图.jpg

  7月11日是第36个世界人口日,今年主题是“赋能青年,让他们能够在公平且充满希望的世界中创建自己想要的家庭”。

  郭燕红表示,婚育不仅是年轻人的家事,更是国家关心的大事。今年世界人口日的中国主题为“婚育幸福起点,爱与支持相伴”,彰显了中国政府对年轻人婚育问题的高度关注,并致力于为他们提供全方位支持。

  支持年轻人实现生育需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2024年10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统筹考虑,推出四个方面共计13条具体措施,进一步完善生育保险、生育休假、育儿补贴等制度。

  同时,2024年我国妇幼健康核心指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位居全球中高收入国家前列;儿科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托育服务县级覆盖率达到98.5%,托位数连续三年增长超过20%,普惠托育服务更加优质、可及。

  此外,中国积极落实全球发展、安全、文明三大倡议,向77个国家和地区派遣援外医疗队,帮助发展中国家实施了100个“妇幼健康工程”,并为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20多万名女性人才,推动全球性别平等。

  郭燕红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年轻人在婚育方面的急难愁盼,强化生育服务支持和育幼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教育、住房、就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营造生育友好型社会氛围,帮助年轻人在关键的人生阶段实现幸福美满,为人类创造更有希望的未来。

  促进生育友好

  活动现场,多地妇幼保健和托育服务管理机构代表表示,近年来一系列生育支持措施对促进生育友好发挥了重要作用。

  浏阳市妇幼保健院孕产保健部部长、主任医师熊婴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自分娩镇痛服务从试点到全国推开以来,该院无痛分娩率已从2019年的约50%迅速提升到目前的95%,非必要剖宫产率显著下降。

  “无痛分娩被孕妇称为‘生命之光’,过去因怕疼选择剖宫产的孕妇明显减少,越来越多育龄女性也愿生敢生了。”熊婴表示,自然分娩符合生理规律,有利于胎儿肺部成熟,母亲产后恢复快,并能减少产后并发症。

  按照国家部署,2025年年底,全国提供产科医疗服务的三级医疗机构将全部具备分娩镇痛服务能力;到2027年,开展产科医疗服务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将全部实现此项服务。

  同时,家门口的优质普惠托育机构不断增加,显著缓解了年轻家庭的育儿焦虑。

  北京市昌平区托育服务管理中心负责人闻成阳向记者表示,作为首批“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的试点地区,昌平区通过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打造了覆盖城乡、普惠可及、安全优质、可持续发展的婴幼儿友好型托育服务“昌平模式”。该模式涵盖“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社区托、单位托、亲子小屋和社会托”等多元服务类型。

  2025年5月,北京市首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办了普惠托育园和科学育儿指导驿站,昌平区托育服务迈入“医育融合”发展新阶段。闻成阳表示,“医育融合”模式下的科学育儿指导驿站和亲子小屋,是重要亮点。科学育儿指导驿站依托社区卫生中心,免费提供儿童健康管理、疾病预防、生长发育监测等服务;亲子小屋则为农村婴幼儿家庭提供公益性的临时托管、亲子游戏陪伴和科学育儿指导等服务,填补了农村托育服务的空白。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