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12 00:04:00 股吧网页版
跻身前十,东北杀出一匹“黑马”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东北万亿“种子选手”沈阳,迎来“国际化”的全新路线图。

  7月10日,沈阳市委办公厅印发《沈阳市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行动纲要(2025—2035年)》(以下简称《行动纲要》),提出全方位打造国际化现代综合枢纽、国家先进制造中心、东北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区域性文化中心,打造东北亚中心城市的线路图逐步清晰。

  值得一提的是,沈阳在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中心方面,特别点名要“打造国家低空经济先行区、集聚区”。而在此之前,辽宁省省长王新伟在沈阳调研时强调,要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着力打造低空经济发展先行区、集聚区、示范区。

  这两次“点题”低空经济,也传递出航空制造强市沈阳进击低空的决心。每日经济新闻·每经智库、城市进化论联合火石创造于近日发布的《城市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2025)》(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沈阳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达43.16,是东北地区唯一跻身前十的城市,呈现出引领东北的趋势。

  随着新的“国家定位”落地,沈阳又将迎来怎样的发展机遇?而其作为航空重镇,为何频频瞄准低空发力?

  新的定位

  去年10月,沈阳首轮“多规合一”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复,成为继南京、广州、深圳、成都后又一座获批的副省级城市国土空间规划,沈阳的国家定位也从“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升级为“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

  如今,《行动纲要》正式发布,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的线路图已经明晰。从2025年到2035年,分三个阶段建成服务“双循环”、引领东北亚的国际化中心城市,而其核心的定位是“一枢纽四中心”——

  国际化现代综合枢纽、国家先进制造中心、东北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区域性文化中心。

  “一个城市的定位首先取决于它的客观功能,沈阳过去一百多年来都是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牛凤瑞对城市进化论分析,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沈阳的城市地位也在提升。

  在他看来,虽然青岛、大连也都曾提出东北亚海洋中心城市或类似目标,且经济实力要强于沈阳,但是综合来看,沈阳还是更具备成为东北亚中心城市的潜力。

  此次《行动纲要》提出22个专项行动计划,包括加快推进“大国重器”研发落地,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扩容提升桃仙国际机场,构建东北亚“3小时航空圈”等。

  随着“一枢纽四中心”的建设,诸多重点领域发展任务逐步落地,沈阳在面向东北亚的全方位开放合作中,战略地位将进一步提升,得以在更大范围、更广阔的腹地运筹高端资源,实现发展要素的聚集与辐射。

  2024年,沈阳、长春、哈尔滨的GDP分别为9027.1亿元、7632.19亿元、6016.3亿元,增速分别为5.2%、4.8%、4.3%,其中沈阳的经济规模和产业支撑力最为雄厚。

  “且不说哈尔滨、长春和沈阳的经济体量差一截,就是从历史积淀而言,沈阳的军工产业、先进制造业在东北已经延续几十年‘领头羊’的地位。”牛凤瑞说道。

  从国土空间规划定位看,沈阳是“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而长春、哈尔滨均是“东北先进制造业基地”,前者明显获得了更高的定位。

  不久前,沈阳提出,要做大做强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航空、工业母机等3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今年全市工业领域10大重点产业集群总规模力争达到1.1万亿元。

  这背后,沈阳的战略优势正在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产业动能持续释放。

  点题“低空”

  在本次《行动纲要》中,沈阳提出要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新产业新赛道、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这也是其加快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中心的强烈信号。

  其中特别提及,做大做强航空航天产业,完善“双核一基地”发展格局,建设大飞机战略备份基地,打造“国家低空经济先行区、集聚区”。

  这次“点题”低空,也正是航空重镇沈阳“拥抱”低空的生动体现。

  “各地都在积极打造低空经济,但是能够成为低空经济强市,首先还是要有基本条件。”在牛凤瑞看来,像沈阳、上海、成都和西安等城市航空制造、研发创新都是比较领先的,也都在发展低空经济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比如,专注于无人机飞控系统、无人机整机和无人机大数据云平台系统技术的无距科技,其核心团队就来自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曾被评为“世界十大无人机应用团队”。

  作为中国航空工业发源地,沈阳是国内承担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任务最多的地区,2024年航空产业规模已经突破千亿元,并入选工信部2024先进制造业集群。依托601所、606所、自动化所、通航研究院等骨干研发机构的研发能力,形成从军机、民机、发动机到通用飞机、无人机等完整的航空产业链条。

  这也是沈阳瞄准“国家低空经济先行区、集聚区”,蓄势起飞的底气。根据《报告》,北京、深圳、上海、广州、成都、南京、苏州、杭州、西安、沈阳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位居前十,沈阳是唯一跻身此列的东北城市。哈尔滨、长春分别排在第17和第30位,相比沈阳要略逊一筹。

  其中,沈阳创新聚集度排在全国第六位,仅次于北京、深圳、广州、上海、南京。环境友好度排在全国第7位,在产业园区、通用机场等基础设施和政策聚焦度等方面都表现亮眼,但资本活跃度上存在一定短板。

  根据《沈阳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沈阳提出在三年内推进低空经济相关企业突破100家,产业规模达到30亿元,沈北新区推进以无人机为主体的低空经济发展,法库通航产业基地构建“一体两翼”(通用航空、无人机、低空旅游)的格局。

  发力路径

  有沈飞、黎明这样的大型航空央企领衔,航空工业基础雄厚;有601、606这样的航空科研院所支撑,航空科研实力强劲;有东大、沈航这样的高校依托,航空人才济济。

  今年地方两会期间,沈阳市政协委员、辽宁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无人机研究所所长董义兵表示,沈阳有着国内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要全力打造具有沈阳特色的低空经济。

  他建议,要将发展低空有人和(中、大型)无人航空器产业作为沈阳市低空经济载体的主要产业发展方向,支持具有研发能力的相关机构和科研院所、具有生产制造能力的相关企业、具有培训能力的相关机构快速发展。

  从沈阳低空经济发展路径看,低空航空器产业发展确实被摆在优先位置,成为撬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根据去年9月发布的《沈阳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前5条政策均针对技术研发、创新平台、适航审定、首台(套)航空器研发及产业化等,体现出明显的技术优先、制造优先的特点。

  这也使得沈阳在低空制造领域的优势进一步强化。

  今年1月,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自主研制的RX4E锐翔四座电动飞机获颁型号合格证;5月,沈阳航产集团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联合研制的1吨级无人机正在进行试飞验证;年内,沈阳航产集团与意大利研发团队、飞机设计所联合研发六座倾转涵道混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也将完成首架原型机制造……

  不久前,王新伟在调研时指出,要发挥比较优势,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培育壮大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在决战决胜中挑大梁、担大任。他还强调,沈阳要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

  做大做强低空制造业,加强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服务网等配套软硬件体系建设,谋划推出一批“低空+”示范应用场景,探索拓展在物流运输、载人交通、特色文旅、应急救援等领域商业化应用,强化金融、人才等要素支撑,着力打造低空经济发展先行区、集聚区、示范区。

  这也意味着,沈阳低空经济发力的重点正从研发制造向全产业链过渡,配套体系、示范应用、商业化应用成为沈阳打造低空经济先行区、集聚区的重要发力点。依托通用航空和无人机产业优势,向上探索应急救援、观光旅游、农林植保等“低空+”场景,加速形成低空经济发展的生态闭环。

  就在两个月前,一架带有“航产一号”标志的中型无人机停在沈阳中心血站,“原本12公里的行程仅用18分钟便完成运输”,标志着东北地区首条无人机血液运输航线正式开航。而高压燃气管路巡检、邮政村村通快递等“低空+”应用场景也在紧锣密鼓地推动,成为东北地区低空经济版图中的领跑者。

  根据《报告》,当前,以核心城市为引领,跨区域协同正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如上海提出联合长三角城市建设全国首批低空省际通航城市,北京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等,优化区域产业分工,构建协同发展格局,将进一步释放低空经济发展潜力。

  而作为“国家先进制造中心”的沈阳,显然要在更大范围内、更多产业发挥引领作用,为东北振兴注入更多源头活水。“东北振兴,首先就是沈阳要‘起飞’。”牛凤瑞说道。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