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乔翔)7月11日,2025年中国航海日上海主题活动启动仪式、2025北外滩航运高质量发展大会在上海虹口举行。现场发布的《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25)》显示,上海六年蝉联国际航运中心第三位。“十四五”期间,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港口方阵持续补短板、锻长板,主要指标进步显著,描绘了一幅更加绿色、智慧、融合的港航业未来发展图景。
报告显示,“十四五”期间,中国主要航运中心排名稳中有升,呈现“头部有突破、腰部齐进步”的发展态势。指数结果显示,“十四五”期间,上海较新加坡、伦敦两大“国际顶流”的得分差距总体呈收窄趋势,其中上海较伦敦的分差由2021年的0.38分收窄至2025年的0.01分。
“上海的发展得益于其完善的航运产业生态、一流的港口基础设施、领先的海事法律服务和航运金融服务,以及强大的应变能力。”报告指出,展望未来,上海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也将继续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中国建设“航运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航运业既是国际贸易的重要支柱,也是碳排放的“大户”。报告指出,船舶大型化、数字技术应用等正在重塑行业格局,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全球共识。
“在这场全球航运业的绿色革命中,主动适应者将赢得未来,而观望者可能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报告认为,航运脱碳已进入深水区,需要技术创新、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优化三管齐下,任何单一解决方案都难以独力承担减排重任,唯有系统性的产业协同,才能推动航运业真正驶向可持续的未来。
事实上,面对绿色低碳转型大趋势,全球主要航运中心都在抢抓“换道超车”窗口期。以绿色燃料加注为例,据报告统计,已有多地提出要建设全球船用绿色燃料加注中心。例如,上海港正在打造东亚绿色加注中心,积极筹备建设LNG、甲醇等清洁燃料加注设施;深圳海事局、深圳市前海管理局联合发布《深港甲醇加注作业安全核查指引》,有力推进船用绿色燃料加注区域合作;釜山港去年完成韩国首次船对船甲醇燃料加注作业,还首次实现LNG同步加注操作;伦敦发挥航运服务优势,当地律所与船级社联合开展绿色燃料加注与港口系统网络安全培训。
人工智能则是另一个决定全球航运中心格局的“胜负手”。报告强调,人工智能的成功应用不仅依赖技术创新,更需要生态系统支持。中小企业凭借敏捷性在细分领域取得突破,大型企业通过资源整合推动规模化应用,船级社和监管机构构建必要的标准与规范,“这种多方协作的模式,正是航运业应对数据治理、网络安全和伦理风险等系统性挑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