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年,新版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机制来袭。7月11日,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要求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推动保险资金全面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其中,针对国有保险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这两大关键指标的评价方式再度进行了调整,将三年、五年的长周期考核权重提升至70%。

图片来源:财政部网站
在业内人士看来,增加保险资金的考核周期,可以真正实现“长钱长投”,通过挖掘优质投资标的,为芯片、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等新质生产力提供稳定资金,驱动产业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重要考核,更新!
为进一步加强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财政部正式发布《通知》。
整体而言,《通知》通过优化绩效考核机制,推动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建立“当年+三年+五年”多周期考核体系。
具体来看,一方面,《通知》将净资产收益率由“当年度指标+三年周期指标”调整为“当年度指标+三年周期指标+五年周期指标”,权重分别为30%、50%、20%;另一方面将资本保值增值率由“当年度指标”调整为“当年度指标+三年周期指标+五年周期指标”,权重分别为30%、50%、20%。以降低市场波动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当年绩效评价结果的影响,引导其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更好发挥其长期机构投资者作用。上述要求自2025年度绩效评价起开始实施。
据了解,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促进险资实现“长钱长投”,相关政策早已在路上。2023年10月,财政部便印发通知,采取长短结合的考核方式,将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绩效评价办法中经营效益类指标中的“净资产收益率”考核分成“当年”和“近三年”,且两项各占50%的权重。
并且,此次改革被视为近年来一系列资本市场改革的延续。2024年9月,中央金融办和证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明确“培育壮大保险资金等耐心资本”,提出“完善考核评估机制”“丰富商业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模式”,政策框架逐步细化,聚焦保险资金这一关键主体。
今年1月,中央金融办等六部门联合发布《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提升国有保险公司A股投资比例”“推动第二批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落地”,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政策从“原则性指导”转向“可操作路径”,配套措施逐步完善。
将带来多少“增量”
业内人士分析表示,长周期考核机制将有效激发险资入市积极性。
“《通知》推动长周期考核机制,将在投资决策等层面产生多重影响。”在北京社科院研究员王鹏看来,投资决策层面,长周期考核弱化短期市场波动对保险资金投资决策的干扰,使保险机构更注重资产长期价值,决策从短期逐利转向长期稳健布局,提升投资行为的理性程度与连贯性。
聚焦于资本市场层面,王鹏表示,保险资金作为“耐心资本”,长周期考核促使其加大权益投资比例,优化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增强机构投资者力量,减少市场短期投机氛围,提升市场内在稳定性。实体经济层面,长周期考核引导保险资金流向符合国家战略的产业领域,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提供长期资金支持,推动金融资源与实体经济需求精准对接,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也表示,对保险行业而言,能引导国有险企摆脱短期考核束缚,更注重长期收益与稳健经营,契合保险资金长期属性;对资本市场,可提升险企对短期波动的容忍度,有望增加A股投资比例,优化投资者结构、增强市场稳定性;对实体经济,则能让保险资金更好发挥“压舱石”作用,支持高质量发展。
《通知》发布后,有国有保险公司第一时间“发声”。如中国人寿表示,《通知》有利于更好引导国有保险资金充分发挥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优势,认真践行价值投资和稳健投资理念,积极提高权益类投资占比,推动资产投资与保险负债更为匹配的同时,增加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供给,助力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聚焦于保险资金特性这一视角,其独特的资金属性与资本市场对长期稳定资金的需求形成深度耦合。
人保资产战略管理部/财务管理部刘振华、张桐近日撰文表示,保险资金在助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方面,除了规模优势,在期限结构优势方面,保险资金期限长,以寿险业务为例,其平均久期超过12年,远超理财资金、公募基金等短期资金,具备跨周期配置能力。
不仅如此,由于权益类资产配置空间大,也为保险资金提供了更多“施展拳脚”的空间。截至2024年底,险资运用余额约33万亿元,但A股投资占比仅11%,这意味着后续保险资金入市的比例仍有较大的挖潜空间。
有金融资产管理行业资深人士预测,未来,资本市场增量资金规模可观,险资入市将增强市场稳定性,同时也可以优化资本市场资金结构与投资生态。聚焦于自身层面,更可以缓解利差损压力。
此外,根据证券机构预测,2025年险资A股配置比例将升至15%以上,若增配1%(约3500亿元),即可显著提振市场流动性。
上述资深人士也指出,长周期考核降低险资对短期波动的敏感性,促使其逆周期布局,平滑市场波动。参考社保基金长周期考核实践,险资有望复制“长期投资—稳定收益”的正循环。不仅如此,债券收益率的走低,加大权益配置是必然趋势。而低利率环境下,权益资产配置成为破解利差损的关键路径。
对险资提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还聚焦于保险公司投资端提出多项要求。
其中包括,国有商业保险公司要注重稳健经营,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完善内部中长期考核机制,加强投资组合管理,挖掘收益稳健、风险可控、具有升值潜力和稳定现金流回报的优质投资标的,努力增厚长期稳定收益,更好发挥保险资金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压舱石”作用,积极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毫无疑问,国有商业保险公司注重稳健经营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有资深保险从业者分析表示,《通知》鼓励险企着眼于更长期的资产增值和回报,容忍合理的短期波动,专注于企业的基本面和长期价值。强化长期机构投资者作用:希望险企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压舱石”,发挥稳定市场、引导理性投资的作用。
“国有险企坚持稳健经营、完善中长期考核机制十分必要。这既与保险资金期限长、追求稳定的属性相匹配,能优化资产负债管理、防范短期投机风险;也能推动险企聚焦长期价值投资,更好对接实体经济中长周期项目需求,同时顺应行业高质量发展趋势,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刘春生表示,
在王鹏看来,作为金融市场重要参与者,保险资金稳健经营、长期投资可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引导资金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稳健经营理念有助于保险机构优化资产配置,构建抗周期投资组合,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和长期盈利能力,增强行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行业层面,今年以来,已有多家保险公司释放“抓住资本市场机遇,体现耐心资本担当”的信号,同时也对提升权益投资能力、强化风险管理做出安排。
“保险资金的投资时间跨度长,连续性、稳定性强,与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天然匹配。”中国人寿副总裁刘晖说,近年来中国人寿的权益配置规模一直在增长,同时配合长期投资特点,强化投研能力,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提升投资稳定性。
新华保险副总裁秦泓波将保险资金入市的投资策略归纳为“做长、做宽、做深”三个要点——做长是坚定支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做宽是进一步抓住市场新机会,投资品种丰富化、策略多元化,特别要关注符合国家战略、具有新经济特征的投资项目,捕捉新质生产力带来的高质量投资机会;做深是增强投研能力。
北京商报记者胡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