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11 23:29:30 股吧网页版
破局养老护理荒、人才荒!中国险企开“药方”:高品质社区加速布局,养老标杆呼之欲出?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当前,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已成为亟待各方协同应对的重大挑战,其中亚洲人口基数庞大、老龄化增速领先,挑战尤为严峻。

  聚焦国内老龄化现状,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理事殷志刚在近日举办的亚洲老龄化协会中国区专家论坛上表示:“老龄化是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而家庭小型化,也进一步推动了养老服务的社会化进程。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社会康养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核心命题。”

  在各方发力养老产业的进程中,保险机构凭借其独特优势占据关键地位。据观点指数研究院今年6月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目前,保险机构在康养产业的规划投资规模已超3000亿元,投资范围覆盖养老社区建设、大健康生态企业孵化及银发投资基金设立等领域。同时,保险通过资本运作、跨界合作与产品创新,构建多层次养老金融服务体系。

  平安人寿董事长特别助理兼康养事业部总经理王宇科在论坛后接受保通社专访时表示,过去10至15年,保险公司不仅推动了社会对养老产业的价值认同,更培育了市场化养老理念,为国家应对老龄化提供了重要支撑。她强调:“未来唯有实现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与机构养老的有机融合,才能构建起适配中国国情的老龄化解决方案。”

  国内康养三大痛点:支付、护理、人才

  老龄化浪潮席卷全球,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直面的严峻课题。在近日召开的亚洲老龄化协会中国区专家论坛上,多国养老领域专家分享前沿实践与经验,为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提供了多元视角。

  日本美邸董事王思薇在发言中深度剖析了中日养老格局差异,分享日本介护保险如何让更多长者“用得起服务”,同时创新将“认知症Group Home”纳入社区服务,形成“居家—社区”闭环,强化社区失能失智照护能力。

  新加坡St Luke's ElderCare首席执行官Kenny强调了建立社区健康枢纽的重要性。通过将医疗职能向社区与家庭场景延伸,整合社区健康资源,为长者量身定制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推动养老服务从“疾病治疗”向“预防为主”转型。

  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相比,目前我国老龄化程度相对不高但上升速度明显加快。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预测,到2035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将突破20%,2060年更将攀升至37%以上,这一比例届时将超过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美国等,与日本基本持平。

  王宇科在接受保通社采访时表示,我国人口结构呈现快速老龄化特征,且从业人员占比相对不足,因此老龄化的速度与进程相较国际社会明显更快。谈及当下国内康养的痛点,她认为主要包括支付端过度依赖个人储蓄、护理资源区域失衡以及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

  “此次论坛中,国际同行对中国应对老龄化的制度优势高度关注。”王宇科分享道,“与日本同行交流时发现,他们对中国养老产业的发展空间颇为认可。日本90%以上的养老需求属于被动选择,受限于土地资源,难以布局多元化养老机构;同时,人口负增长导致本地劳动力短缺,不得不依赖外籍劳工,语言障碍又使得服务易沦为机械性操作,效率大打折扣。”

  在其看来,中国的制度优势为应对老龄化提供了独特支撑——通过高效的政策制定与执行机制,能够快速凝聚全社会协同发力,这种政策转化效率在养老产业发展中正在显现。

  险企布局养老社区,行业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传统上,大众普遍秉持‘养儿防老’‘居家养老’等观念。”王宇科指出,从早年的难以被接受,到如今中等收入群体对市场化养老模式的普遍认同,这一转变背后,保险公司在培育市场认知、推动养老理念升级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成为国家应对老龄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

  “中国养老市场的接受度正经历渐进式升级,从高品质市场试点起步,树立标杆参照,逐步培育居民支付习惯与养老观念,为集中养老模式的规模化推广奠定基础。”王宇科指出,在此过程中,平安构建起覆盖居家养老、日间照料到机构养老的三段式服务体系,旨在精准匹配居民支付能力与消费习惯的进阶路径,实现养老模式的无缝衔接与平滑过渡。

  据悉,在差异化体系设计中,平安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基于“健康长寿70%取决于生活方式”的专业共识,其整合平安健康、平安寿险等多板块资源,通过健康管理、家庭医生等前置服务介入客户日常生活,在持续积累精准健康数据的同时,帮助客户提前规划养老准备,形成“健康维护—风险保障—养老服务”的全周期生态闭环。

  近年来,以平安、泰康、太保、太平为代表的大型保险公司加速布局高品质、多业态的养老社区,推动行业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其密集的投资动作与业态创新,引发国际养老领域的高度关注。

  新加坡亚洲养老产业有限公司创始人Janice Chia在接受保通社采访时表示,随着当地老龄化压力加剧,私人资本加速涌入银发经济赛道,新加坡政策层面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中国保险机构在养老社区领域的创新实践与社会责任担当,值得国际社会关注。”

  澳大利亚Harbison Care首席执行官David向保通社分享经验时称:“澳大利亚养老产业监管体系相对严格,多数机构仅提供政府规定服务,私人医疗保险并不覆盖养老领域,保险公司未参与该领域投资。”在他看来,公共资金投入不应成为创新的束缚,其所在机构通过引入代际融合等创新服务模式,证明突破常规框架能实现更高品质的养老服务。

  王宇科在受访时表示,中国在养老设施建设领域的硬件实力已跻身国际第一梯队。“除服务品质仍需持续打磨外,从设计理念、产品形态到功能布局、硬件配置,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即便是与欧美、日本的高品质养老项目相比,综合竞争力也毫不逊色。”

  中国理应诞生养老标杆企业与模式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养老金融列为“五篇大文章”之一,今年3月,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银行业保险业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支持资本实力较强、经营规范的保险机构,稳健有序投资养老机构、康复医院、专科医院等,参与发展居家、社区及机构养老服务。支持保险机构在加强资产负债管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能力,积极开展符合养老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银发经济项目投资,支持高水平银发经济产业园区建设。

  业内普遍认为,保险资金的长期性、稳定性与养老产业的重资产、长回报特性天然匹配,叠加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保险+养老”模式已成为险企转型的核心战略。从实践看,头部险企通过“资金投入—服务供给—保单反哺”的闭环,实现了资产负债久期匹配。

  王宇科深入解析了这一模式的底层逻辑:在利率下行、投资渠道收窄的环境下,保险资金的“耐心资本”属性愈发凸显。养老产业作为现金流稳定的重要业务,其回报周期与险资久期高度适配,且人口老龄化趋势持续强化行业增长确定性。以平安为例,2.4亿客户基础形成天然流量池,部分高品质的养老项目凭借其稀缺性,已吸引大量客户排队签约,客户需求与供给端的精准对接保障了项目运营效率。

  保险公司的独特优势不仅体现在资金端。相较于其他行业参与者,险企更注重长期主义,可有效规避短期逐利行为带来的风险,增强客户信任度。

  “综合金融集团对客户需求的深度洞察,使其能精准捕捉核心诉求。”王宇科表示,平安在借鉴全球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提出“城芯享老”理念。“中国老年人对家庭纽带与原有社交圈的情感依赖较深,不愿远离子女与熟悉的生活环境。因此,我们将养老项目布局在城市核心区域,既能满足老年人维系家庭情感联结的需求,又能依托城心优质医疗、文化、教育资源,为‘七维健康定制化服务’提供高效落地的区位支撑。”

  尽管平安入局康养社区领域相对较晚,但王宇科表示,这种“后发优势”使其得以借鉴国际经验、规避行业早期风险。从投资角度而言,城芯项目的资产价值更高;而在资产价值下行周期中,平安如同“捡珍珠”一般,精准筛选最具价值的核心资产。因此,平安在进入时机的把握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老年人口基数,理应诞生引领行业的标杆企业与模式。”王宇科表示,目前,平安正以“打造全球康养标杆”为目标,一方面对标国际一流标准提升服务品质,另一方面通过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推动行业整体进步,助力中国康养产业实现“弯道超车”。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