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11 22:55:50 股吧网页版
落户“零门槛”:一座千万人口城市的年轻化突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7月11日,在杭州拱墅区的瓜山未来社区青荷驿站,2名应届毕业生正在办理入住手续,当天还有28位年轻人已入住。

  其中一位毕业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自己学的是计算机专业,看到杭州提供让应届生免费入住的青荷驿站就申请了,“我可以在这里住3天2晚,这几天会出去找工作面试,希望能留在杭州工作。”

  与不少人口增速放缓的城市一样,杭州正面临“年轻人口焦虑”。2024年度,人口增量落后于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也被贵阳、合肥、长沙、南昌等城市甩在身后,杭州开始着急如何进一步吸引人口。

  2024年杭州常住人口增量为10.2万人,创近5年增量新低,同时,杭州常住人口增量位列全国城市第七,近5年来首次跌出前5名。

  再看老年人口数据,杭州去年一年增加60岁及以上老年常住人口12.2万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超过1/5。

  7月1日起,杭州采用积分落户新政策,调整就业及参加社保情况指标,调整住所及居住年限情况指标,继续降低落户门槛。

  与此同时,年轻人选择城市的因素正在变化,工作是基础,生活是重点,包括城市服务、文化活动、教育环境……城市未来想要吸引年轻人,需要从招商角色走向人才运营角色,丰富产业与宜居环境都重要,搭建起年轻人友好的人才生态环境。

  杭州积分落户门槛继续放宽

  根据杭州7月1日实施的新政,积分落户的计分标准继续放宽。

  例如,在杭州本市市区缴纳社保的计分标准由原先0.5分/月调整为1分/月,上限仍为120分。租住合法居住房屋的计分标准由原先的6分/年调整为10分/年,上限调整为80分;居住年限的计分标准由原先的5分/年调整为0.5分/月,上限调整为120分。

  从文件上理解,新政后,在杭州落户事实上已经接近“零门槛”。申请人在18—45周岁,不需要任何条件,只要合法租房缴纳杭州社保就可落户,即使没有社保,租房80分加上年龄30分,也能达到100分的落户门槛。

  实际操作中适用情况如何?

  在杭州市拱墅区政务服务中心,记者咨询公安局户政部门工作人员了解到,7月1日放宽要求的是积分落户的计分规则,但实际落户中,他们大多会建议申请人走人才落户或者家庭亲属落户、买房落户。

  “如果申请人是专科及以上学历,走人才落户更方便,学历越高限制条件越少,需要提交的材料也更简单,7个工作日办结。虽然积分落户规则在放开,但实际操作流程比人才落户要麻烦,时间也更长,尽管计分项分值在提高,但加起来积满100分还需要不少年份。”该工作人员表示。

  例如,虽然新政实施后,租房一年积分可以达到10分,但该项积满80分需要8年。

  在瓜山未来社区,记者遇到两位来杭工作的年轻租户,她们在政府普惠的人才公寓已经租住一年,价格比周边要低,但位置相对偏远。一位在杭州教培机构做英语老师的年轻人告诉记者,自己租的一室一厅房间,加上管理费、电费、热水费,每月租房费用总额在2000元内。

  “未来不一定会定居杭州,先工作看看。”她说。

  事实上,杭州放开积分落户标准,更多是为此前已在杭州居住、工作但尚未满足人才落户标准,只能等待积分的人群放开门槛,但对于在杭州短期工作的年轻人,政策吸引力仍有待观察。

  新一轮城市人口竞争开启

  近期,不少城市放开落户限制,年轻人是这些城市都希望吸引的人群。

  对杭州而言,吸引年轻人的焦虑一直存在。近5年,杭州的落户政策经历了由松到紧再转松的过程。2019年,杭州反超广州、深圳,成为“人口增量第一城”,当年的主要变量是杭州宣布放开大专以上学历落户。

  2019年底,杭州人口突破1000万,成为我国第16座人口过千万的城市。不过,2021年杭州又取消专科直接落户政策,直至2023年,杭州将大专直接落户限定为“35周岁以下、在杭就业”。

  此次杭州放开积分落户,但时代背景和城市竞争的逻辑有了一些新变化。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多个城市放宽人口落户门槛,大背景是城市人口规模和结构的变化,特别是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倒逼城市进行人口政策的调整。当前不少城市对于吸引人口存在竞争关系,在相互比较下城市相继放开落户政策的趋势明显。

  李健提出,城市吸引人口和产业紧密相关,例如杭州以数字经济为引导,发展很多新经济形态,需要新的技术型产业工人,期望放开门槛吸引更多年轻人过来。不只杭州,各地发展新经济都需要年轻人口,这也是放宽落户门槛的直接原因。

  “此外,公共资源配置和建设和城市人口规模有相关关系,城市需要达到一定人口体量才能进行相应匹配的投资项目建设,这也是多城积极放开落户门槛的原因之一。”李健说。

  年轻人的城市选择

  “3天,在家点点屏幕就无痛落户杭州。”米嘉(化名)这样概括自己落户杭州的过程。

  米嘉是一位00后,去年毕业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会计金融专业,校招进入杭州一家国企工作。对她而言,找工作最初就把落户难易程度放在考量范围,考虑到一年制硕士落户北京难度大,米嘉放弃了北京的offer。

  今年3月15日,她在线上申请了杭州落户,走的是QS100硕士人才引进落户,当天下午就收到电话告知申请具体操作事宜,2天后系统已经办结,4天后,也就是3月19日,她已经收到纸质户口页。

  不过,当更多的年轻人在为自己选择城市,一些落户地和工作地不一致的情况也逐渐变多,背后是年轻人用脚投票选择心仪城市。

  相应的政策基础是,杭州2022年放开学历落户条件,全日制本科、硕士毕业2年内的可“先落户后就业”。

  艾琳(化名)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专业是建筑风景园林方向,她十分喜欢杭州这座城市,杭州的城市氛围和产业结构也为她的职业发展埋下伏笔。

  当艾琳原本想要重点往人文古典园林方向研究时,发现学校出现大量AI领域交叉的资源和项目,“例如华为在西湖做的VR文旅项目,类似这些新兴产业、和城市绑定的资源自然就外溢到杭州的高校,我们也有很多机会参与其中。”

  后来,艾琳自然而然就往人工智能方向拓展自己的专业研究。“杭州的AI氛围太浓了,加上宇树科技创始人也是我们校友,学校里人工智能方向竞赛非常多,定期也会举行浙大老师和相关AI企业的分享会。”

  艾琳告诉记者,在最珍贵的职业探索期,杭州这座城市的数字经济、AI资源让她较早地接触到本专业和AI交叉的项目,为后面的职业经历积累了不少经验。

  后来,艾琳决定将户口落在杭州,但短期内选择了上海一家咨询行业的岗位。“对比上海,杭州落户更容易,未来我可能会考虑积累经验后到杭州工作。杭州的租房压力低一些,未来购房压力也比较小,风景很漂亮,有很多潮流文化。”

  搭建“留人”的生态系统

  长远看,城市之间的竞争不只在“引才”,更要“留人”。

  在采访过程中,不少年轻人表示职业发展和生活体验是自己同等看重的部分。

  “我想要为自己的人生做主,本科毕业就想从原生家庭独立,我决定成为自己的户主,综合比较选择了杭州。”王翡(化名)同样是00后,原本是四川人,今年落户在杭州,工作在宁波。

  王翡对自己喜欢的职业比较清楚,她想要做to B的销售岗位,目前在宁波一家制造业企业积累经验,未来希望跳槽到垂直领域龙头企业。

  “从职业发展考虑,未来我去杭州工作概率比较大,自己也想去更大的平台学习成长。另一方面,和宁波相比,杭州有更多年轻人,演唱会也更多,生活对我来说很重要,不只是为了赚钱。”王翡表示。

  已在杭州工作半年多的米嘉对杭州的评价是,一个蛮好玩的旅游城市,各种时尚店和快闪店逐渐多了起来,夜晚的户外小吃摊增加了城市烟火气,遇到问题向政府反馈办事效率非常高。

  “但是,杭州的消费并不低,地段好一些的房子也不便宜,未来如果考虑抚育下一代,这些综合成本都需要纳入考虑。”米嘉说。

  “城市吸引人口关键问题不在于‘引才’,更重要的是‘留人’和‘用人’的问题,城市需要持续构建‘留人’的生态系统,既包括好的工作机会,也包括宜居的生活条件,以及相关配套的公共服务。”李健表示。

  现实的问题是,年轻人要在城市实现事业和生活的兼顾,没有合适的工作留不住人,房价太高也留不住人。因此,很多城市在发展新经济提供新岗位的同时,也在建设保障房,降低年轻人“留下”的成本。

  李健观察到,产业融合带来新经济,例如杭州的数字经济和上海的动漫产业、消费产业吸引有活力和想法的年轻人。同时,现在年轻人很在意城市低成本高质量的公共服务,看重城市的生态环境、文化环境。

  例如,年轻人会关注城市是否会有高质量的音乐剧、歌剧、演唱会演出,关注城市生活的生活品质。

  “从这个角度看,城市要种好‘梧桐树’,把握年轻人的需求,既要足够的产业机会,还要搭建‘留人’的人才生态系统。”李健表示。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