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创业板综指优化编制,7家公司火速上报ETF
7月11日,创业板综合指数迎重要编制优化。本次调整新设两项关键机制:风险警示公司(ST或*ST)淘汰规则与ESG负面剔除机制。
记者获悉,在深交所公布指数编制优化方案后,7家基金公司火速上报创业板综指相关ETF。
受访人士认为,本次创业板综合指数升级后,指数稳定性和投资价值提升。指数有望吸引更多长期配置资金流入,为投资者提供更透明、更优质的创新赛道投资工具。
创业板综合指数编制优化
样本股质量和指数可投性提升
深交所及其子公司深圳证券信息公司于2025年7月11日发布公告称,修订创业板综合指数(简称创业板综,代码399102)编制方案将于2025年7月25日正式实施。

修订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引入风险警示股票月度剔除机制,剔除被交易所实施风险警示(ST或*ST)的样本股。二是引入ESG负面剔除机制,剔除国证ESG评级在C级及以下的样本股。
修订后,创业板综样本股1316只,覆盖95%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总市值覆盖率98%;前三大行业分别为工业(32%)、信息技术(26%)、医药卫生(12%),高新技术企业权重占比为92%,战略性新兴产业权重占比为79%,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三大重点领域企业权重占比为74%,充分表征了创业板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果。
对于本次修订,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投资副总监兼基金经理万琼认为,增加风险警示股票月度剔除机制将增强指数的“尾部风险管控”,即避免将存在重大风险的股票纳入成份股,提高指数的稳定性。引入ESG负面剔除机制将促进责任投资理念普及,推动资本向治理规范、可持续性强的公司倾斜。
银华基金认为,这次优化后的创业板综指,成为了净化能力更强、过滤标准更严的“水源地”。指数的构成基础更为纯净和优质,依托于此的投资工具和广大投资者的“旅程”有了更坚实、更可靠的地基。指数的“健康管理”,有助于市场参与者长远福祉的提升。
7家基金公司火速上报ETF
在深交所公布优化创业板综合指数编制优化方案后,7家基金公司于当日火速上报创业板综指相关ETF。其中,博时基金、鹏华基金、银华基金等3家公司申报创业板综ETF,华宝基金、建信基金、招商基金、东财基金等4家公司申报创业板综增强ETF,这也是首批跟踪创业板综指的增强型ETF。
在此之前,市场上已有5只跟踪创业板综指的指数基金,涵盖场内和场外,包括华夏创业板综指ETF及其联接基金、万家创业板综指ETF及其联接基金、景顺长城创业板综指增强基金、海富通创业板综指增强基金。随着7只新产品上报,创业板综指相关产品即将迎来大扩容。
建信基金数量投资部基金经理刘明辉表示,创业综指增强型ETF的出现,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板块的流动性,发掘潜力股票,提供更具创新性的投资工具。招商基金介绍称,创业板综指增强ETF以“全市场覆盖+量化增强”双轮驱动,在政策红利与产业升级的交汇点上,为投资者提供了布局中国创新浪潮的有力工具。
从业绩表现上看,截至2025年7月10日收盘,创业板综指自发布以来累计涨幅为197%,年化收益率为8%。作为牛市阶段“上涨先锋”,去年“9·24行情”以来,创业板综累计上涨55%,其中多次单日涨幅超4%;今年以来继续保持良好态势,累计上涨10%,领涨市场主要指数,展现出高收益高弹性特征。
从指数估值情况来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1日,创业板综指估值为63.92倍,位于近十年的54.31%分位处,低于历史中位数。
从指数盈利预测来看,2025年,创业板综指营业收入、净利润将分别增长17%、64%,总体盈利及造血能力进一步增强,为指数良好表现持续赋能。
从市值分布来看,创业板综样本股中市值100亿元及以下数量占比为79%、权重占比为34%,样本股市值中位数为49亿元。样本股大多处于快速发展期,依托高研发投入、高速行业发展及旺盛市场需求,未来业绩增长空间广阔,投资潜力大。
指数长期配置价值有望进一步凸显
当前,机构看好创业板的长期配置价值。
华夏基金表示,创业板综合指数作为反映创业板股票整体表现的核心指标,行业结构均衡、成长属性鲜明,业绩弹性突出,未来随着国家对新兴成长型企业的扶持力度持续加大,相关产业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指数的长期配置价值有望进一步凸显。
站在当前时点,海富通基金创业板增强基金经理杜晓海认为,“创业板整体是成长弹性板块,在经济平稳流动性宽松的时候,创业板通常提供更好的弹性。而创业板某些权重股估值低,中期成长性良好,给整个板块提供了坚实的压舱作用。”
展望未来,华宝基金指出,创业板综指相关产品将为投资者提供分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红利的优质渠道,充分彰显其创新引领、价值成长的投资魅力。
东财基金表示,焕然一新的创业板综指,既保留了广泛代表性,又通过严选标准保障质量,正在吸引越来越多市场资金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