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深交所及其子公司深圳证券信息公司发布创业板综合指数(简称“创业板综”,代码399102)编制方案修订公告,宣布创业板综指将引入风险警示股票月度剔除机制和ESG负面剔除机制,相关修订将于2025年7月25日实施。

记者获悉,在深交所公布创业板综合指数编制优化方案后,7家基金公司火速上报创业板综指相关ETF。其中,鹏华基金、银华基金、博时基金等3家公司申报创业板综ETF,建信基金、华宝基金、招商基金、东财基金等4家公司申报创业板综增强ETF。
剔除ST、*ST股及ESG评级C及以下样本股
创业板综指发布于2010年8月,选取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全部股票作为样本股,反映创业板市场总体走势。根据公告,此次创业板综指将修订两方面内容:一是引入风险警示股票月度剔除机制,剔除被交易所实施风险警示(ST或*ST)的样本股;二是引入ESG负面剔除机制,剔除国证ESG评级在C级及以下的样本股。
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投资副总监兼基金经理万琼认为,引入风险警示股票月度剔除机制将增强指数的“尾部风险管控”,即避免将存在重大风险的股票纳入成分股,提高指数的稳定性。引入ESG负面剔除机制则将促进责任投资理念普及,推动资本向治理规范、可持续性强的公司倾斜。
“作为优质底层资产,随着本次创业板综指的‘升级’,指数稳定性和投资价值得到提升,有望吸引长期配置资金流入,为投资者提供更透明、更优质的创新赛道投资工具。”万琼说。
相关指数产品火速扩容
截至2025年7月11日收盘,创业板综指成分股数量为1383只,总市值接近14万亿元,全面覆盖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技术等核心创新赛道。修订后,创业板综指样本股1316只,覆盖95%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总市值覆盖率98%。市场人士认为,修订后的指数表征作用得到强化,样本股质量和指数可投性进一步提升,能够更好满足资金配置需求。
目前,市场上已有6只创业板综指相关的指数产品。在深交所公布优化创业板综合指数编制优化方案后,7家基金公司火速上报了新的创业板综指相关ETF。
招商基金表示,创业板已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创新引擎”,其长期投资价值在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中不断凸显。创业板综指是A股市场唯一覆盖创业板全部上市公司的宽基指数,与仅精选100只龙头的创业板指相比,创业板综指具有三大独特优势:一是行业分布更均衡,分散化特征有效降低了单一行业波动风险;二是成长梯队更完整,既包含宁德时代、迈瑞医疗等千亿龙头,也覆盖60%以上中小市值企业,形成“头部稳健+尾部高弹性”的组合,更易捕捉黑马企业的爆发机会;三是历史表现相对领先,近十年年化收益率比创业板指高出约2%。
作为牛市阶段“上涨先锋”,2024年9月24日以来,创业板综指累计上涨55%,其中多次单日涨幅超4%;今年以来继续保持良好态势,累计上涨10%,领涨市场主要指数,展现出高收益高弹性特征。
“相关指数产品有望成为投资者布局未来产业的核心阵地。”华宝基金认为:“最新引入的风险警示股票月度剔除机制和ESG负面剔除机制,能有效防范个股尾部风险、提升成份股整体质量。未来,创业板综指相关产品将为投资者提供分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红利的优质渠道,充分彰显其创新引领、价值成长的投资魅力。”
东财基金表示,创业板综合指数2025年上半年优异的收益表现,印证其平衡增长与稳健的双重魅力。本次指数革新优中选优,通过剔除ST企业及ESG负面企业,主动防范尾部风险,为投资者严筛把关。焕然一新的创业板综指,既保留了原来的广泛代表性,又通过严选标准保障质量,正在吸引越来越多市场资金的关注。
建信基金数量投资部基金经理刘明辉表示,创业板定位于服务成长性高、创新性较强的企业,侧重于支持已通过初创期并具有一定规模和市场影响力的中小企业。创业板综指全面覆盖了所有在创业板上市的股票,样本股高度契合近期“科技兴国”的投资主线。创业板综指增强型ETF的出现,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板块的流动性,发掘潜力股票,为投资者提供更具创新性的投资工具。
近年来,深交所围绕创业板市场特色优势,持续推进核心宽基指数、重点产业链指数及相关产品开发,引导资金向优质科技企业集聚。目前,“创系列”指数覆盖宽基、主题、策略、ESG等主要类型,跟踪产品规模超过2000亿元。
“下一步,深交所将按照中国证监会统一部署,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持续做优做强‘创系列’指数及指数产品,丰富优质投资标的供给,为中长期资金配置提供多样化选择,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深交所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