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7月11日电 (记者许维娜)清晨7点,一家钢铁企业的班前会上,安全员正对着屏幕汇报当日安全规范,会议结束后,系统自动生成纪要并同步至所有参会人员的工作台,AI还对会议质量进行智能质检,将结果实时推送至管理层。这样高效的场景,如今正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日常。
在数字经济加速渗透的当下,人工智能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一线,推动企业智能化转型迈入深水区,业界各方也在通过技术创新、标准构建等方式,让AI真正落地生根。
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在于让AI从“概念”变为“工具”。当前,越来越多的实践表明,数字化是AI落地的基础,B端AI的落地并非一蹴而就的“百米冲刺”,而是需要长期深耕的“马拉松”。
在此过程中,一批企业级服务厂商正通过技术创新推动AI落地。以飞书为例,其创新性地提出了业界AI应用成熟度模型,将AI产品分为 M1(概念验证)到M4(完全成熟)四个等级,倡导企业只为成熟度达标的AI效果买单。
目前,其智能会议纪要已达M4级,能实时生成精准总结与待办事项;知识问答工具基于企业沉淀的文档、消息等信息,为员工提供精准答案。这种聚焦业务实际的思路,为企业选择AI产品提供了参考。
AI落地的价值,更在千行百业的实践中不断显现。在制造业,公牛集团通过飞书Aily搭建“公牛智服”AI机器人,让客服岗前培训从3个月缩短至1周,轻松应对数十万个SKU的咨询;医疗领域,美中爱瑞的预问诊Agent通过短信链接收集患者信息,让面诊时医生与患者的深入沟通时间增加10分钟;物流行业,极兔速递的员工用飞书妙搭纯对话搭建智能业务工作台,替代繁琐的Excel函数计算,提升数据分析效率。
这些案例印证了AI在降本增效、优化体验上的实际作用。
从行业趋势看,AI落地已形成规模化效应。以飞书的用户为例,新能源汽车领域,销量前30的品牌中超六成引入AI工具优化研发与供应链;茶饮行业,6家上市品牌有5家通过AI处理客户反馈、优化门店运营;国货美妆企业中,10家上市企业有7家借助AI提升导购培训效率与营销精准度。这些数据背后,是AI与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也是企业从数字化向智能化跨越的真实写照。
专家表示,如今,随着技术的迭代,AI正从单一功能工具向系统化解决方案演进。无论是多维表格支持千万行数据、实现BI级分析,还是企业通过AI处理复杂任务,都表明AI落地正进入“深水区”。未来,随着标准更完善、技术更成熟,人工智能将持续为企业智能转型注入动能,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