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中,各方面认为需要全社会协同发力,注重强化政府职能和发挥人大作用,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7月11日的广东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会议(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专场)上,广东省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王波表示。
今年4月以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深入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等地,组织召开多场专题座谈会,调研30余家企业,征求了21个地级以上市、30多个单位、23个省基层立法联系点、50余名专家学者意见,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深入分析广东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优势,系统梳理卡点堵点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调研发现,尽管广东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优势明显,但也有一些最为集中、最为迫切的问题。例如,广东该产业关键技术基础支撑有待加强,开源生态建设技术自主性不足;场景应用充分赋能有待挖掘,模型研发集中于部分产业且技术应用单一;具身智能机器人市场规模化有待协力推进;产业协同发展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链主企业引领作用发挥不充分,人才和资金支持有待持续加力,法治保障体系有待完善等。
对此,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建议,强化政府职能,推动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王波表示,政府部门要综合运用各类政策措施,构筑高技术、高成长、大体量的产业新支柱,推动广东打造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
首先,广东要抓紧关键技术攻关,强化竞争优势。加强芯片等核心技术攻坚,牵头编制产业规划,支持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力度。开展关键零部件精准补链,分类制定关键零部件招商图谱,精准引育一批高精尖企业。
此外,广东要抓牢核心要素保障,筑牢基础底座。政府要有序推动公共数据开放,提升企业开放数据意愿,构建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强化智算供给,加快智算项目建设。建立人工智能供需对接平台,加快建设省级和行业细分领域的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场。
在场景应用深化,赋能产业升级上,政府要落实“管行业要管场景”主体责任,大力实施“人工智能+”“机器人+”行动,发布场景开放清单和应用落地操作指引。继续巩固壮大广东垂类模型研发优势,开发行业大模型和基于特定场景能满足中小企业需求的小模型。
在产业布局优化,推动协同发展上,政府要强化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出台培育链主企业工作方案。强化区域协同创新,推动区域内政策统一性、规则一致性、执行协同性,联合港澳开展协同创新。强化产业集聚效应,加强产业集聚载体建设,形成人工智能垂直创新合作生态和机器人一体化链式发展集群。
最后,建议政府部门抓细人才和资金支持,激发市场活力。加强人才引育,大力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计划,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开展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学徒制培养等,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强资金扶持,尽快设立省市专项引导基金,提高基金投资容错率,用好广东首批专项债项目“自审自发”试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