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7月11日电 近日,沐曦集成电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沐曦股份”)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保荐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会计师事务所为立信,融资金额为39.04亿元。
资料显示,沐曦股份自主研发全栈高性能GPU芯片及计算平台,主营业务是研发、设计和销售应用于人工智能训练和推理、通用计算与图形渲染领域的全栈GPU产品,并围绕GPU芯片提供配套的软件栈与计算平台。
根据招股书,沐曦股份背后的投资方可谓“星光熠熠”,包括混沌投资及创始人葛卫东本人、经纬创投、红杉资本等。创始团队陈维良、彭莉、杨建三人的职业履历交集主要是在超威半导体,国内更为熟知的名称则为AMD。其中,陈维良为沐曦股份实控人。
作为一家报告期内累计亏损超过32亿元的公司,沐曦股份采用的是科创板第四套上市标准申报。根据招股书、财报等公开信息,目前公司所处的行业竞争激烈,主要收入来源于单一产品,公司客户集中度较高,且第一大客户自去年以来业绩严重下滑。
行业竞争激烈收入依赖单一产品
GPU芯片及相关产品主要为人工智能计算、通用计算、图形渲染等前沿领域提供高能效、高通用性的算力支撑,目前国内在政策支持下涌现出一批相关企业,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据悉,沐曦股份主要的国内竞争对手中不乏行业巨头、上市公司。其中包括以海光信息、天数智芯、壁仞科技、摩尔线程等为代表的通用型计算架构(GPU)芯片设计企业,和以华为海思、寒武纪、昆仑芯、燧原科技等为代表的专用型计算架构(ASIC/DSA)芯片设计企业等。
目前,沐曦股份仅有训推一体芯片曦云C500系列单一产品能够形成规模收入。尽管由于国内算力需求旺盛,使得曦云C500系列在2024年即量产首年便贡献了7.22亿元的收入,但单一产品占到公司当年收入的97%,存在较大隐患。在招股书中,沐曦股份提示“若曦云C500系列产品市场需求下降、销量下滑,则公司存在经营业绩下滑的风险”。

图为沐曦股份招股书部分内容。
值得注意的还有,沐曦股份采用的是Fabless经营模式,也就是说公司主要负责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公司自身并不具备生产能力,依赖外部的晶圆代工厂和封装测试厂,公司在招股书中坦言面临涉及来自境外的供应链安全风险。
报告期内巨亏32亿元第一大客户业绩大幅下滑
沐曦股份能够凭借单一产品在持续亏损的状态下申报IPO,主要受益于科创板第四套上市标准中提到的“(四)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3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根据招股书,沐曦股份最近一次外部股权融资对应的投后估值为210.71亿元,预计市值不低于30亿元,同时其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7.43亿元。
新华财经注意到,沐曦股份近年来的亏损持续放大,何时能够盈利仍有很大不确定性。
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1-3月,沐曦股份的净利润分别为-7.77亿元、-8.71亿元、-14.09亿元、-2.33亿元,累计亏损超过32亿元。公司方面表示,“因市场景气度、行业竞争、客户拓展、供应链管理等影响经营结果的因素较为复杂,发行人的营业收入可能无法按预期增长,存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持续亏损的风险”。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沐曦股份的客户集中度较高,今年一季度公司第一大客户——沪市上市公司超讯通信贡献了39.95%收入,然而后者目前的状况并不乐观。财报显示,超讯通信去年以来业绩严重下滑,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同比减少31.57%,今年一季度继续同比减少43.02%。
IPO申报前机构密集入股葛卫东、“经纬系”重资押注
能凭借单款“爆品”让企业成立五年即走向资本市场,沐曦股份有着一个AMD“背景”的明星初创团队,也吸引到了众多资本关注。
据悉,沐曦股份实控人陈维良拥有20年以上GPU设计及量产经验,带领团队主导并完成多款高性能GPU产品的流片和量产。团队中“铁三角”中的另外两人,彭莉是芯片架构资深专家,曾作为主架构师完成了多款高端复杂的GPU芯片设计;杨建则是三维图形与高性能计算生态领域资深专家,拥有丰富的GPU芯片设计及软件生态开发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三人都在AMD工作超过10年,也是他们此前最主要的履历交集,其中,彭莉和杨建均在AMD获得了“企业院士”称号。
2020年9月沐曦以有限公司创立,2024年12月整体变更为股份制公司,期间包括混沌投资及创始人葛卫东本人、经纬创投、和利资本、红杉资本等一系列投资机构“入局”。
从招股书中披露的最新股东信息来看,沐曦股份持股5%以下的财务投资者数量高达113家,而混沌投资及葛卫东持有7.48%的股权,“经纬系”6家关联公司持有5.13%的股权,二者更是成为仅次于实控人陈维良的主要股东。
葛卫东曾是中国资本市场知名的期货及股票个人投资者,后成立私募混沌投资。经纬创投则在国内一级市场投资方面声名显赫,专注于早期和早成长期投资,有众多成功案例。
从成立到股改再到递表的节奏密集,也使得沐曦股份在申报IPO前的12个月里新增了近百位股东,仅今年2月、3月就新增超80个股东,一同分享这场“资本盛宴”。新华财经注意到,其中除了众多投资机构和产业资本以外,还有一些在公开信息中难寻踪迹的自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