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证A500指数去年9月发布之初,由于回测业绩优异,市场曾有中证A500指数是否“过拟合”的担忧。从样本内回测数据来看(2005.01.01-2024.09.22),中证A500指数累计收益率达271.72%,远远好过同时期沪深300的218.83%。但是,这样优异的表现也让市场上部分投资者对中证A500指数的样本内表现有“过拟合”担忧,样本外“实际业绩”究竟如何?
图1. 中证A500 VS 沪深300 (样本内)

数据来源:Wind,2004.12.31-2024.09.22
如今2025年过半,距离中证A500指数发布已有9个月有余,中证A500指数ETF(563880)作为市场主流关注的ETF上市也有一些时间,我们不妨做一个年中“小考”,细看一下指数样本外表现如何。
中证A500的发布时间是2024年9月23日,因此之后均为纯粹的样本外区间,也就是“实际业绩”。自2024.09.23至2025.06.30,中证A500指数的累计收益率达到24.57%,沪深300累计收益率则为22.96%,中证A500相对沪深300实现了1.61%的超额。从样本外的结果来看,中证A500继续胜出。
图2. 中证A500 VS 沪深300 (样本外)

数据来源:Wind,2024.09.23-2025.06.30
这样的结果令不少人感到违背直觉:因为沪深300相较中证A500在传统金融行业上有更多的权重分布,去年9.24以来银行走出了波澜壮阔的牛市行情,按理说沪深300应该会占据更大的优势,但结果却并没有。
究其原因在于中证A500在新质生产力行业上更多的权重暴露,弥补了它金融行业低配造成的收益损失,甚至带来更多的超额收益,这也正是中证A500行业均衡编制思路水到渠成的结果:超额收益来源多样化。
图3. 中证A500 VS 沪深300 行业贡献分析

数据来源:Wind,2024.09.23-2025.06.30
通过对中证A500指数ETF(563880)标的指数——中证A500和沪深300的行业收益来源进行拆解分析发现,一是确如大家直觉所料,中证A500相对沪深300在银行和非银上的欠配造成了较多收益上的拖累;其二则是中证A500在国防军工、电子、计算机、医药、通信和电力设备新能源等新质生产力行业上的高配带来了更多的收益增厚,这部分的收益增厚不仅完全抵消了低配金融带来的不利,反而体现出了超额收益。
背后的本质是因为中证A500在编制方法上的创新使得指数有了更长远和宽广的生命力。中证A500指数的编制方案有以下特点:
1、细分龙头突出:选样方法上优选三级行业龙头,基本面更具韧性,长期成长性更优,强者更易恒强。
2、整体行业均衡:加权方法上保持了与中证全指一致的行业均衡配置,更能体现资本市场结构变迁和经济发展趋势。相较沪深300,中证A500在代表新质生产力方向的行业等占比提升,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沪深300蓝筹价值属性的同时,更增添新质成长特征。
3、面向未来:一定程度上保留沪深300蓝筹价值属性的同时,重点提升新质生产力行业占比,青出于蓝胜于蓝;选样聚焦互联互通范围,同时引入中证ESG负向剔除机制。
图4. 中证A500 编制方法详解

中证A500指数ETF(563880)标的指数——中证A500作为面向未来的新一代宽基旗舰指数,以新质生产力作为收益来源的主要驱动力恰好契合了国家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导向,投资者对于中证A500因此也有更好的基本面预期。根据Wind一致预期数据,中证A500未来一年的净利润增速和ROE为10.78%和10.53%,均优于沪深300。
图5. 中证A500 VS 沪深300 预期基本面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7.09
投资就是投资未来,中证A500作为表征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一代大盘宽基,相信会有更加源远流长的生命力和投资价值。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也开始通过中证A500指数ETF(563880)及场外联接基金(022469)来把握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