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任首批技术经理人、设立苏州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公布2025苏州十大产业科技成果、发布总投入达54.12亿元的“揭榜挂帅”榜单、给予4名2025苏州市顶尖人才每人不低于3000万元项目资助、设立苏州市“百亿人才基金”……盛夏的苏州,创新氛围火热。
7月10日,苏州首次将2025高校技术转移转化大会、第二届苏州国际科创大会、第十七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合并举办(简称“三合一”大会),集聚包括诺奖得主、超百位国内外院士、70余位国内外高校领导、60余名技术经理人在内的1700多名海内外嘉宾参会。
首次举办的“三合一”大会以“汇聚全球智慧,打造创业天堂”为主题,聚焦“高层次人才引进、高质量项目落地、高水平成果转化”,加快撬动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融合发展,为苏州打造全球科创新高地增添新动能。
科技成果超市内涵丰富
供需两旺
大会展区一角,两面挂满彩色小卡片的“科技成果超市”墙前人头攒动。按照生物医药及大健康、新材料、新兴数字产业、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领域进行分区,“科技成果超市”展示了超1300项科技成果。
在“生物医药及大健康”展示墙前,普灵生物(南京)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杜皓察看着每一张科技成果小卡片,并时不时打开相机拍摄记录。“作为企业,我们对高校的前沿想法很有需求,希望能够与高校合作推动好的想法实现产业化。”
杜皓告诉上证报记者,以往寻求与高校合作,需要一家家走访对接,而今天看到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需求浓缩在一张张小卡片上,按产业分类集中展示的形式,他感到既新鲜又一目了然。
“有合作意向的非常多。”一上午,苏州市技术经理人协会成员时小雨都在“科技成果超市”,为驻足的嘉宾介绍墙上展示的科技成果。据他观察,有些技术成果与企业的需求也许并不是百分百精准匹配,但已符合企业所需的技术路线,双方建立联系后,未来可以进一步沟通技术需求,共同开展研发。
如果说展区角落的这两面墙是高校与企业技术转移转化需求对接的小平台,那么2024年教育部选定在江苏设立的全国首个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简称“江苏区域中心”)则是高校与企业深度融合的大载体。
南京、苏州已率先启动建设围绕生物医药、信息通信、先进材料等领域的转化平台。近一年来,苏州全市校企联合攻关项目1691项、总投入35.7亿元;高校向企业转让或许可专利1625件;高校在苏孵化企业1085家,注册资金91.9亿元。
在“三合一”大会开幕式上,江苏区域中心首批技术经理人受聘。其中,苏州、南京各有5人受聘。这支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技术经理人队伍将围绕产业细分领域,加快引育一批会管理、懂金融、通市场、擅转化的技术经理人,推动高校科技成果来苏转移转化。
此外,为加快推进江苏区域中心建设,江苏省教育厅出台了专项支持举措。从区域中心服务能力、高校参与区域中心、师生到区域中心创新创业等3方面提出12条有效举措,大力促进高校技术转移转化。
政策端再发力
榜单奖金显诚意
苏州一直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围绕打造全球科创新高地的目标,先后实施科技创新“八大工程”,着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今年大会发布了苏州市《关于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该《措施》聚焦高技术供给、企业主体培育、成果转化等融合创新方面,系统梳理15条支持政策举措,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无缝对接。
本次大会发布了苏州2025年十大产业科技成果及十大提名成果,这些成果既有国之重器,亦有科技民生。其中,1项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15项打破国际垄断,共有5项“全球第一”;6项在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完成单位研发投入强度近10%,产业带动效应明显。

与此同时,苏州还面向全球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发布“揭榜挂帅”榜单,涉及企业技术攻关需求45项,榜单总投入金额达54.12亿元。苏州对揭榜成功的项目,将按相关程序纳入苏州市面向全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计划项目,按揭榜金额的50%给予每项最高1000万元支持。
多项人才新计划出炉
助力打造人才友好型城市
科技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近年来,苏州坚持以人才友好型城市为目标,以产业链人才为重点,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优化人才链助推产业链。目前,苏州人才总量达407万,高层次人才总量达45万。
本次大会期间,苏州为全球人才备下“见面礼”。为提升人才政策的触达率、知晓率和兑现率,苏州市委人才办发布3个AI+服务平台。全流程智能招聘平台,助力人才便捷找工作;人才政策智能匹配平台,助力人才精准查政策;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助力人才快速享服务。
2025年苏州市“顶尖人才”计划、“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也在本次大会上发布。其中,顶尖人才计划作为苏州人才政策的“塔尖”工程,今年共有4名顶尖人才入选,苏州将给予最优“顶级支持”,分别给予每人不低于3000万元项目资助,同时按项目资助额10%叠加给予人才乐居补贴。
在为人才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方面,大会上,苏州市“百亿人才基金”正式设立,由苏创投集团作为发起人,同步设立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医药、文化创意、青年创业等子基金,重点投向领军人才、赛事选手、初创企业和硬科技。
同时,苏州市重大产业发展基金也正式发布,该基金由苏州国投集团牵头设立,基金总规模100亿元,专注于重大产业领域的“链主级”项目,全方位助力苏州“1030”产业体系升级发展。
截至目前,苏州已立项资助62个重大创新团队、3835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今年,又有15个重大创新团队入选。立项团队均聚焦相关领域“卡脖子”技术,多项技术行业领先。团队成员国际化背景突出,15个团队中8个由海外归国人才领衔。重大创新团队可获得最高3000万元的项目资助,团队领军人才和核心成员可获得最高200万元的购房补贴。
现场还有20人入选2025年“苏州青年科学家”,其中苏州市内10名,市外10名,平均年龄33岁,多人拥有名校名企经历,覆盖人工智能、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未来,苏州将继续锚定建设全球科创新高地的目标,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科技为针、产业为线,织就一幅面向未来的创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