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7月10日电 记者从国家管网集团获悉,截至今年7月10日,我国“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安全平稳运行超2000天,标志着这条纵贯南北的能源大动脉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据国家管网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我国“十四五”期间建成的重要能源基础设施和“四大能源通道”东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北起黑龙江黑河,南至上海,途经9个省区市,自2019年北段投产、2024年全线贯通以来,日均输气量超1.1亿立方米,年输气能力达380亿立方米,可满足1.3亿户城市家庭全年用气需求,惠及沿线4亿多人口,有效保障了东三省、京津冀、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的天然气稳定供应。
作为我国第一条关键设备和核心控制系统全面国产化的长输管道,这条“能源主动脉”的建成打破了多项技术壁垒,零下40摄氏度高寒地区施工技术填补国内空白,36台大功率压缩机组、核心控制系统等关键设备实现100%国产化,在国内首次实现宽度0.3毫米环焊缝开口裂纹、直径3毫米针孔缺陷检测,研发形成光纤安全预警、视频智能识别、无人机智能巡检、智能阴保等技术,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智能管道巡护模式,标志着我国长输管道建设从“技术引进”迈向“自主创新”,为构建安全高效的现代管道建设运营体系提供实践样本。
该管道通过与东北管网、西气东输等系统互联互通,形成“北气南下、海气登陆、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的全国供气格局,增强了应急调峰能力。2025年上半年,通过“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进入长三角地区的天然气近157亿立方米,占该区域当前用气量的三分之一。今年迎峰度夏期间,该管道向上海、浙江等地日供气量达6000万立方米,较2024年同期增长4%,缓解了华东地区夏季“气电保供”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以绿色低碳为核心理念,持续强化黑土耕地保护与山川河流穿越段环境保护,建立“补植复绿”生态修复机制推进复垦复绿,全面保障沿线生态环境安全完整。管道输送1000亿立方米天然气相当于种植8.2亿棵冷杉,等效净化空气量达4200亿立方米,同时不断推动沿线钢铁、化工等产业的绿色升级,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
“从东北雪原到江南水乡,‘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犹如一条‘绿色纽带’,串联起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区域,随着全国统一能源市场的加快构建,这条能源动脉将持续释放潜力,为高质量发展输送更多清洁动力,为美丽中国建设增添绿色底色。”国家管网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