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全国重要矿种找矿取得重大突破,非油气矿产勘查投入继续增长。
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办公室今天(10日)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38处,同比增长31%。
其中大中型25处。重要矿种找矿取得重大突破。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在黑龙江省发现全省首个特大型铀矿;在河北省兴隆县,新增铷资源量337万吨,达到特大型规模,进一步巩固我国铷矿优势地位。
此外,在河北省隆化县,新增钴资源量2.7万吨,达到大型规模;在贵州省松桃县,新增锰资源量2285万吨,达到大型规模;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克斯县,新增金资源量81吨,累计查明近百吨,达到超大型规模。
“截至目前,绝大多数矿种已提前完成‘十四五’找矿目标任务。”该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全国非油气矿产勘查投入继续增长。自然资源部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非油气矿产勘查投入资金69.93亿元,同比增长23.9%,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同比增幅持续扩大。
其中,社会资金33.59亿元,同比增长28.2%,占矿产勘查总投入的48.0%,表明企业投入矿产勘查的积极性不断增强;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36.34亿元,同比增长20.1%。
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介绍,从矿种来看,锡矿、铝土矿、钨矿、铜矿、磷矿等矿种勘查投入同比增长50%以上,煤炭、铅锌矿、钼矿、金矿、石墨等矿种勘查投入也有不同程度增长。
第一财经记者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今年以来,各地自然资源部门加大了探矿权供给,2024年战略性矿产探矿权投放581个,创十年新高。2025年上半年,战略性矿产探矿权投放318个。
业内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前,矿产资源外部环境处于不稳定期,我国矿产资源需求处于上升期,矿产资源管理政策处于调整期,矿业开发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处于转型期,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十分必要。
自然资源部日前召开的矿产资源管理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推进会明确要求,加快政策创新,通过试点探索,鼓励社会资本在矿业权空白区开展矿产地质调查,完善矿业用地制度。加快重点勘查开发项目的组织实施,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充分调动各方力量,高质量地组织开展有针对性地找矿会战。
同时,增强科技支撑能力,通过国家科技项目支持,系统部署攻关任务,推动标志性成果产出;聚焦突破低品位、难选冶、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关键技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强化矿产资源管理法治保障,加快推进《矿产资源法实施条例》起草。切实解决各地提出的一系列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