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个月能收到一笔少则200元、多则600元的补贴,你会愿意送娃去托育吗?
对于很多婴幼儿父母来说,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目前多地开始发放托育消费券,部分为一年一次、一年二次领取,部分则在一定期限内每月可领。
以江西为例,针对省内有意愿入托的0—3岁婴幼儿家庭,从2025年6月到2025年10月,每个宝宝每月可领取200元消费券。此外,还有广东、海南,以及云南、四川等省份的部分地区都已发放托育消费券,其中海南给0~12个月龄(乳儿班)补贴每月600元消费券。
多地发放消费券的背后,是入托率仍然相对较低。以海南为例,根据海南省卫生健康委的数据,截至今年1月份,海南省3岁以下婴幼儿达283098人,但实际入托人数仅为22393人,入托率仅7.91%。
情况正在发生改变。7月8日,《关于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提出到2025年,实现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5个,新增普惠性托位66万个。
“托育服务对家庭生育起到支持作用,能够降低家庭育儿成本,缓解经济压力。”清华大学社会学博士后、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院特别副研究员史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未来托育建设要从“数量达标”到“质量升级”,多地正采取“示范托育机构”评选、“宝宝屋”嵌入社区、建立托育机构信用档案和动态评估机制等方式,提升托育整体质量。
托育“省钱攻略”
家在海南的婴幼儿父母将有机会获得一笔入托补贴。
根据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的通知,决定从6月19日开始,到今年12月,每月发放托育消费券,其中0~12个月龄(乳儿班)可以补贴600元消费券,此外13~24个月龄补贴300元、25~47个月龄补贴200元,每位婴幼儿每月限用1张券。
从单月金额来说,海南已经算“大手笔”,不过还有其他省份也在发放托育消费券。比如,广东、江西等地都已经全省发放托育消费券,此外部分省市的个别地区也已经发放托育消费券。
以江西为例,江西于6月至10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向0至3岁婴幼儿家庭发放托育服务消费券,面值为200元,每人每月限用一张。广东则发放托育体验券与托育消费券,体验券设有5天和10天两种,消费券则根据金额分为500元、1000元、1500元和2000元四个档次。
有些地方则已经开始发放今年第二批托育消费券。以云南大理为例,根据7月7日的公告,当地开展2025年第二期托育消费补贴券活动,活动消费券分别设置1000元、1500元两种类别,大理州0—3岁婴幼儿家长均可参与抢券,每名婴幼儿每期活动限领1张。
而根据四川雅安今年5月的公告,今年第一期托育消费补贴券已发放完成,累计发放1431张,惠及1431个婴幼儿家庭,发放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7.3%。
托育消费券并非新事物,但此前并未推广。发放的原因之一是托育行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整体消费不菲,消费券确实可以省钱。
“我的大孩5岁,小孩1岁半,都没有送托育。”两个孩子的母亲罗女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她认为0—3岁这个阶段孩子需要家人陪伴,“但经济条件也是主要原因,孩子送托育会使得家庭的经济压力增大。”
相对于幼儿园,托育机构的师生比更低,一般1个老师对应3—5个婴幼儿,人力成本高企。加之很多专业托育机构会提供早期发展指导、营养膳食和健康监测等服务,因此很多机构每月收费不菲。
记者采访了数家托育机构,一家在重庆的托育机构每月平均收费4000元左右,但是表示已经“很有性价比”。
“我们目前有五个班,68个宝宝,一个班配备三个老师。”该机构的苏苏老师向以家长身份询问的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我们机构的入托率还是可以的,收费在整个重庆的性价比也是很高的。”
还有更为昂贵的高端托育机构。记者采访一家号称全英文教学的托育机构,该机构一个班配备4个老师,费用达到8940元一个月。
“我们托育园的收费,确实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有点高。来我们这里的家长,都是希望孩子能够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和系统学习体系。”这家机构的咨询老师西蒙告诉记者。
然而,记者了解到很多家庭愿意承担的每月每孩托育费用在1500元—3500元之间,与托育机构的收费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尽管部分托育消费券存在使用范围偏窄、抵扣受限等问题,不过仍然是一次很好的尝试,有望部分提升入托率。
提高入托率卡在哪?
托育是降低家庭带娃压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在2024年9月的报告,多地调查显示,超过三成的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有送托需求,受行业发展阶段及服务价格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全国实际入托率仅为7.86%,现有托位缺口较大。
那么,如何进一步提高入托率呢?
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是重要路径之一。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报告,托育机构主要依靠社会力量租用商业楼宇开办,需自行负担房租、人工、装修、运营等成本,房租和人工成本占总收入的75%以上。
史薇表示,高昂的托育费用是许多家庭“不敢生”的重要原因,普惠托育可通过政府补贴、价格指导等方式降低费用。
比如,根据山西今年6月对外发布的消息,对普惠托育机构发放运营补贴。独立托育机构按每婴幼儿每月500元标准发放补贴,幼儿园提供托育服务的按每婴幼儿每月300元标准发放补贴。
此外,托育消费券则是直接针对有托育需求的家庭,降低家庭的送托成本,也是提升入托率的重要尝试之一。
其次,在独立托育机构之外,可以推广多种模式的托育。
根据《意见》,要统筹考虑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和托育实际需求等因素,科学规划,精准供给,加快构建以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为枢纽,以托育机构、社区嵌入式托育、幼儿园托班、用人单位办托、家庭托育点等为网络的“1+N”托育服务体系,提供方便可及、价格可接受、质量有保障的普惠托育服务。
托育机构收费确实是“卡”住入托率的关键问题之一,但并非唯一原因。记者采访了多位家长,对于托育的质量,多位家长都有担忧。
上述重庆托育机构的苏苏老师表示,他们最低招收5个月大的婴幼儿,因此家长也会担心安全问题。“家长对于孩子非常关心,因此前期我们允许家长在校区参观停留,在家长群也会写成长日记,记录宝宝喝水、饮奶、体温、吃饭、上厕所等状态,也可以看园区的监控,为家长提供一个保障。”
西蒙老师表示,托育费用是家长比较关心的,另外就是关心托育的效果好不好。
事实上,提高托育机构的质量,是托育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意见》提出,将托育服务机构纳入地方公共安全重点保障范围,加强对托育服务机构监管,落实消防、食品等安全管理规范要求。对托育服务机构定期开展安全巡查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开展托育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切实筑牢安全健康底线。
史薇表示,专业的托育机构可以提升科学育儿质量,弥补家庭照护短板。一些城市要求医疗机构与托育机构100%签约,提供健康指导。部分地区通过智慧化管理实现安全监控和个性化服务,增强家长信任。
以苏州市为例,为让托育服务更加规范化、专业化,苏州在全省率先出台托育服务质量评价地方标准,构建全链式万人培训体系。全市托育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0%签约。根据最新统计,2024年苏州市入托数增至4.4万人,入托率达19.74%,明显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我觉得孩子能有专业的人来照顾会更好。”目前在带4岁孙子的陈爷爷表示,孙子从出生起就是他在带,“托育机构我觉得还是放心的,既可以学习知识,又可以给孩子培养生活习惯。而且父母都能安心上班,我们也没这么累。”
西蒙老师表示,现在的托育机构越来越专业和成熟,从科学的方法和角度出发,为家长提供专业育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