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凯乐士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乐士科技”)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
根据招股书,本次港股IPO募集资金将用于:1)推进公司的核心机器人产品线,以加强公司的市场地位,拓宽公司的解决方案供应,并加强公司在场内物流机器人领域的领导地位;2)研发公司的底层技术和软件能力开发,以加强公司的技术能力并提升公司的产品性能,使公司能够为客户提供更智能和高效的解决方案;3)产能扩张和制造能力提升;4)执行公司的全球市场扩张战略,这对于建立公司的国际影响力和在关键的海外市场捕捉机会而言至关重要;5)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以支持公司的日常营运及整体业务增长。
公司业绩增幅显著滞后于行业步伐
凯乐士科技是综合智能场内物流机器人专家,致力于通过前沿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重新定义供应链的运作模式。公司围绕三大核心产品线提供全系列机器人产品:多向穿梭车机器人(MSR)、自主移动机器人(AMR)以及输送分拣机器人(CSR)。公司的机器人产品组合具备存取、分拣及搬运的核心功能,覆盖整个场内物流的业务范围。公司是全球少数掌握全栈机器人技术并拥有全面自主研发机器人产品组合的企业,更是少数实现了场内物流核心功能全覆盖,可以全面满足所有高度、负载的全场景需求的企业之一。
根据招股书信息,全球智能场内物流机器人市场规模稳步增长,从2020年的人民币426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人民币1,183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人民币3,441亿元。然而,凯乐士科技的业绩增长却未能跟上行业步伐。2022年公司收入为6.6亿元,2023年不增反降至5.5亿元,2024年虽回升至7.2亿元,但较2022年的增幅有限,年复合增速仅为4.8%,整体增速显著滞后于中国内地智能场内物流机器人市场33.4%的年复合增长率。
连续三年亏损,毛利率始终低位徘徊
在收入波动的背后,凯乐士科技的盈利状况同样不容乐观。2022年至2024年,公司连续三年处于亏损状态,年度亏损分别为2.1亿元、2.4亿元和1.8亿元,三年合亏6.3亿元。虽然2024年亏损幅度较前两年有所收窄,但持续的亏损态势反映出公司的盈利模式尚未成熟。
公司为了能够尽快缩小亏损,在2024年掀起“控费风暴”:销售费用从2022年的6.9亿元降至2024年的4.1亿元,降幅达41%;研发开支也从2022年的9.5亿元降至2024年的6.2亿元,降幅达34%;行政开支从2023年的7.8亿元降至2024年的6.1亿元,降幅达22%。
然而,这场改革并未带来转机,其核心症结在于其“地板级”毛利率:2022年至2024年,公司毛利率也始终处于低位,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15.7%、16.6%和15.7%,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7.3%。此外,公司核心业务综合系统的毛利率在2024年大幅降至10.8%,进一步拉低了整体盈利水平。
研发投入逐年降低
作为一家高科技企业,研发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凯乐士科技也把研发看做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然而招股书却显示,近三年该公司的研发投入逐年下降。2022年公司研发开支为9.46亿元,2023年降至8.54亿元,2024年进一步减少至6.20亿元,三年间研发投入累计减少34%。2024年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8.6%,几乎与行政费用齐平。
客户集中度虽下降但结构并不稳定
此外,凯乐士科技的客户集中度虽有所下降,但客户结构仍不稳定。2022年至2024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48.0%、49.7%和34.3%,仅有少数客户在近三年中重复出现,非关联核心客户的流动性较高。最大客户的收入规模也在逐年下降,2024年占总收入的比例仅为10.8%,且无单一客户年度收入突破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