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在债券通有限公司举办的“债券通周年论坛2025”上公布了三项对外开放优化措施。其中之一是完善债券通“南向通”运行机制,支持更多境内投资者走出去投资离岸债券市场,近期拟扩大境内投资者范围至券商、基金、保险、理财等四类非银机构。
债券通“南向通”于2021年9月24日上线,通过加强两地债券市场基础服务机构合作,为内地机构投资者投资香港及全球债券市场提供便捷通道。目前,两类投资者可以通过债券通“南向通”开展境外债券投资:一是中国人民银行2020年度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中的41家银行类金融机构(不含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与农村金融机构);二是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和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RQDII)。
对于债券通“南向通”投资者范围扩大至券商、基金、保险、理财等非银机构,景顺董事总经理、亚太区固定收益主管黄嘉诚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举为非银机构拓宽了全球资产配置渠道,有助于构建跨市场、跨币种的多元化投资组合,提升资产配置灵活性和收益潜力。多币种、多市场的配置有助于非银行金融机构降低单一市场利率波动对投资组合的影响,增强抗风险能力。同时,这也将进一步激发相关金融产品的创新与业务拓展。
中国银行研究院主管王有鑫对《证券日报》记者指出,债券通“南向通”扩容为非银机构拓展了投资渠道,其资产配置结构和投资策略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券商、基金、保险、理财等非银机构可通过债券通“南向通”直接参与境外债券市场交易,特别是离岸人民币债券和中资美元债等交易品种,满足投资者全球资产配置的需求。非银机构可动态调整境内外资产配置比例,在低利率环境下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货币政策差异,缓解经营压力。通过多币种资产配置,也能有效对冲单一市场汇率风险。此外,非银机构通过参与境外市场,可提升跨境投研、风控及交易能力,通过债券通“南向通”丰富产品体系,增强客户黏性。
“对于金融市场而言,市场参与者的增加和扩容将为香港债券市场带来更多增量资金,提高市场流动性和交易规模,增强交易活跃度。香港债市,尤其是点心债市场规模和深度的扩大,将巩固其作为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地位。”王有鑫补充道。
债券通“南向通”自开通以来,运行平稳。截至今年5月末,通过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模式托管的“南向通”债券918只,余额5329.4亿元。随着债券通“南向通”参与投资者扩容,业界预期未来将有更多的优化措施出台,进一步加强我国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通。
王有鑫认为,当前债券通“南向通”仅支持现券买卖,未来可考虑引入利率互换、期权等衍生品,以满足机构对冲需求。为适应非银机构清算需求,未来还应进一步完善全球托管服务,提升跨境结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