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现场
2024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年成交量1.89亿吨,年成交额181.14亿元,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1年上线交易以来年成交金额新高。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作为生态环境部指定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建设和运营机构,对于引导企业减排、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7月8日举行的“大咖聊营商(2025)潮涌北外滩”主题论坛上,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唐卫峻说道。
本次论坛由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报业集团指导,界面新闻主办,旨在进一步推动上海市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产业与营商环境的深度融合。作为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的所在地,上海市虹口区近年来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已经形成千亿规模。
在论坛的圆桌讨论环节,与会嘉宾就绿色低碳产业与区域经济特色相结合、构建多元化金融支持体系、深化绿色低碳营商环境的服务保障体系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并为虹口区优化营商环境以及双碳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唐卫峻指出,自2008年正式挂牌成立并落户虹口区以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积极服务虹口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推动产业集聚。碳交易机制有效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和技术迭代,有助于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从根本上有利于优化营商环境。他强调,绿色低碳转型的确存在经济成本,通过碳交易机制可加速寻求经济性上的平衡点,而交易平台的规模效应充分发挥有助于推动绿色低碳产业从量变走向质变。
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问题,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市区供电公司总工程师施昱青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更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施昱青指出,目前国内服务双碳政策的新型电力系统示范项目,大多在风光资源充分、负荷密度相对较低的地区,我们还在探索如何在超大城市核心区构建高可靠性的新型电力系统,同时驱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服务创新。而虹口作为市区协同,推进绿色低碳服务的重点区域,已集聚绿色低碳相关机构企业800家,2024年产业规模超700亿元,增速超20%。未来期待能在虹口北外滩打造超大城市核心区的新型电力系统示范样板,兼顾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为虹口打造“新时代都市发展新地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据安永大中华区ESG可持续发展主管合伙人李菁介绍,目前公司的五大业务板块已全面融入绿色低碳理念,在虹口为众多企业提供绿色低碳领域的专业支持。包括助力企业制定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路线图,进行温室气体盘查,提供减排建议,搭建碳数据收集管理系统,设计碳金融产品及衍生品,帮助上市企业进行 ESG 战略规划、气候风险管理、信息披露等。她还提到,安永正积极布局 AI 人工智能,开发如安永智能问答等数字化工具,以科技助力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相关领域投融资和生产企业布局,支持虹口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上海韦地科技集团董事长孙伟从核能角度出发,阐述了核能在双碳目标实现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核能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将逐步提升,未来发展前景广阔。韦地科技在核电站国产化设备制造、同位素产业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正积极参与国家相关项目,推动核能科技创新。
孙伟表示,核能的发展不仅助力能源结构转型,还将在医疗健康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万亿级市场发展。虹口区营商环境优越,为企业提供了诸多便利。未来,韦地科技希望借助虹口区的政策优势、人才资源等,进一步打造区域总部,吸引更多创新项目落地。
据国网英大碳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放介绍,公司当前正积极支撑构建碳业务体系,从电力碳排放核算等维度支撑国家战略,推动电碳新兴业务发展,充分发挥具有的电网资源和金融产业优势,助力绿色低碳服务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