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5年下半年后,各地小贷评级工作陆续启动。7月9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内蒙古自治区地方金融管理局对全自治区小额贷款公司开展了2023—2024年度监管评级,根据评级结果,呼和浩特新城区人民政府官网日前对辖区内5家参评企业评级结果进行了公示。5家参评机构中,1家被评为BB级、1家为C级、1家为CC级,另有2家为D级。内蒙古科左中旗辖内科左中旗成峰小额贷款公司的评级结果也对外公示,该公司被评为CC级。

更早一点,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发布2024年深圳市小额贷款行业监管评级C级(含)以上公司名单。根据介绍,报告期内参与评级的小额贷款公司共104家,其中57家小贷公司监管评级在C级以上,包括腾讯旗下财付通小贷、抖音旗下中融小贷等。具体评级机构数方面,根据披露,18家小额贷款公司评级为A,16家小额贷款公司评级为B,23家小额贷款公司评级为C。
所谓小贷机构评级,是管理部门出于持续强化审慎监管、行为监管、分类监管的需要,在自然年内结合从业机构的实际经营情况,对小贷机构进行综合评分。各地在监管评级细则上略有差异,但通常评价维度包括公司治理、业务经营、风险管理、政策导向以及监管合规等,评级越低表明需要监管关注度越高。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评级工作能够检视过去阶段从业机构的发展与合规情况,帮助机构查漏补缺,也有助于督促相关从业机构进行改进,从而更好地推动小贷行业健康发展。
按照往常惯例,每年度的下半年,各地金融管理局会陆续启动前一年度的小贷评级工作,评级范围则多为辖区内依法设立、经营满一个会计年度并未被纳入非正常经营类名单的小额贷款机构。
近几年来,小贷评级几乎成为各地方金融管理部门的常态化工作,评价等级较低的机构往往被要求限期整改甚至停业等。小贷评级不仅能根据不同评价等级对从业机构实施分类监管,也能让管理部门更好地摸排辖区内小贷机构的展业情况,及时对“空壳类”“失联类”机构进行清理。
进入2025年以来,小贷公司数量缩减态势不改,年内已有北京、云南、湖南、内蒙古、深圳等地发布公告,宣布取消不合规小贷机构的经营资格。可以预见的是,随着2024年度小贷评级工作的推进,又有一批小贷机构面临出局。
此外,人民银行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3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5081家,较2024年末减少176家;贷款余额7366亿元,一季度下滑183亿元。
苏筱芮指出,在小贷行业清理整顿取得长足成效的大背景下,过往风险已得到大幅缓释,坚持下来的优质主体市场价值逐步显现。后续,小贷机构将进一步坚守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初心,在不断提升科技水平及消费者体验的发展路径之下,为促进消费规模、助力商户发展贡献生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