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09 21:46:00 股吧网页版
体育赛事点燃夏日经济 撬动多城本地消费新增量
来源:证券日报

  足球热浪在持续点燃江苏文旅活力的同时,也成为激活本地文旅与消费市场的“超级引擎”。从扬州的搓背文化到南京的秦淮夜游,从苏州的评弹雅韵到淮安的小龙虾盛宴,“苏超”所到之处,主场城市的食、住、行、游、娱、购等场景消费全面升温,勾勒出一幅“赛事引流、消费赋能”的生动图景。

  美团数据显示,自“苏超”启动以来,江苏省休闲玩乐的线上消费订单稳居华东地区第一,同比增速达40%,观赛后的餐饮、休闲等消费更成为本地消费新增量。

  这一趋势在7月5日的第六轮焦点战中达到高潮:南京队对阵苏州队的比赛在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打响,60396人的观赛规模刷新了赛事单场纪录,更创下中国业余球赛单场观赛人数新高。这场比赛的观众中,有21306人来自江苏省外,占比超三分之一,主要来自安徽、河南、山东、浙江、湖北等省份。

  赛事热度直接转化为消费动力。南京智慧旅游大数据运行监测平台显示,7月4日至6日,南京接待游客量达218.1万人次;银联商务数据显示,同期南京文旅消费总额达到27.2亿元,异地文旅消费17亿元,位列全省第一。

  不仅是南京,美团数据显示,“苏超”第六轮比赛期间(7月5日至6日),徐州、宿迁、淮安、南京、扬州、镇江等6个主场城市的外地游客购物消费同比分别增长43.9%、38.8%、34.3%、29.7%、21.8%、15.8%,夜间消费、异地消费趋势尤为显著。

  为提升球迷观赛体验,“苏超”组委会将部分场次开球时间调整为19点之后,既避开了高温时段,又顺势带动了城市夜间经济。美团数据显示,7月5日当天,异地消费者贡献的南京餐饮堂食订单量居全省第一。夜间餐饮消费增长更明显,江苏省异地消费者贡献的夜间餐饮消费较赛前增长40%,烧烤成为“顶流”。

  消费热潮的背后,本地商家也正在积极创新消费模式。南京某烧烤店老板张女士对记者表示:“比赛日的晚上,店里几乎座无虚席,很多球迷看完球直接过来吃烧烤,营业额比平时翻了两番。”为了吸引顾客,该店不仅用室内大屏直播赛事,打造观赛“第二现场”,还推出“猜比分享折扣”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及球迷。

  外地球迷的消费体验同样丰富。“这次来南京看球,顺便逛了夫子庙,吃了鸭血粉丝汤,感觉特别充实,让我们这些外地球迷有了更深的参与感。”从安徽合肥赶来的球迷李先生如此表示。

  其中,作为江苏省内以“慢生活”闻名的城市,扬州依托“三把刀”文化(修脚刀、剃头刀、厨刀)孕育的特色服务零售业态,成为球迷赛后消费的热门选择。

  有平台数据显示,扬州主场比赛期间,“扬州洗浴中心24小时可过夜”搜索量同比增长330%。“最近每周都有外地球迷来店里体验传统搓背,很多是看完球直接过来的。”扬州某洗浴中心负责人王女士告诉记者,“为了接住这波流量,我们专门推出了‘苏超主题套餐’,包含搓背、茶点等服务,销量增长比较快。”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礼腾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苏超”通过“草根足球+地域文化”的创新形式,短期内实现了数亿次的社交媒体传播和超万人的场均观众规模,其流量价值已超越传统体育赛事的预期。地方政府推动下的“足球+文旅+商业”深度融合,实际上构建了一个“赛事引流-消费转化-场景沉淀”的闭环生态,既激活了餐饮、住宿、休闲玩乐等即时消费,也为区域品牌的长效运营提供了载体。

  可以看出,“苏超”正以一场足球赛事为支点撬动多城消费狂欢。这场夏日经济的“足球盛宴”,不仅是体育精神的传递,更是“赛事流量”向“消费增量”转化的生动实践。当足球与城市文化深度融合,当线上流量与线下场景无缝对接,区域消费市场的潜力正在被再次挖掘。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