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板块又让人高呼看不懂了,一边是逐渐承压的基本面,一边是股价势如破竹创新高。
7月9日,一则招行行长王良的讲话在业内引发讨论,他在日前招行召开的股东大会上表示,2025年一季度是一个重要拐点,银行的净息差水平已经低于不良贷款率。
业内指出,净息差与不良率的“倒挂”,意味着银行的净息差可能难以覆盖三项成本(信用成本、运营成本、资本成本),对银行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王良讲话的依据是金融监管总局数据,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1%,同期净息差为1.43%。这是不良贷款率首次超过净息差。
但是净息差收窄、不良高企丝毫没有影响银行股在A股、港股披荆斩棘,一路上涨。
7月9日,银行板块再次走强带动沪指突破3500点,工商银行、中信银行、邮储银行等再创历史新高,截至收盘,银行指数虽有回落,依然涨幅0.33%。从年内涨幅来看,厦门银行年内涨幅近39%、浦发银行、青岛银行、兴业银行等多家银行涨幅超过37%。

对此,有券商喊出,建议用牛市思维看待和参与本轮银行股重大级别行情,当下不是行情的下半场,而是长周期的开始。
资金为何持续蜂拥至银行板块?
资金为何蜂拥至银行,低利率大时代、人民币资产重估的趋势力量是这一轮行情的底层逻辑,在机构看来,这一逻辑远未结束。
以近年来频频举牌的险资来看,在债券结束长牛后,险资对权益资产的配置需求日益迫切。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首席投资官,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执行官段国圣日前撰文称,利率环境变化是当前保险资金运用面临的首要挑战,低利率环境下必须重视权益资产的配置价值。同时,传统高票息资产供给相对稀缺,非标资产在投资组合中的占比持续回落。
“面对新形势,保险资金必须更加重视权益资产配置价值。单纯依靠固定收益类资产已无法满足寿险负债和维持寿险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收益要求。”段国圣指出,在合理范围内通过权益资产优化配置提升长期预期回报水平,成为保险行业应对低利率环境的重要路径。
在合理的范围内优化资产配置,转向权益,低波风格的高股息是首选。在股息回报上,银行板块的确“香”。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42家上市银行中,有35家银行已公布2024年权益分派实施方案,叠加已实施的2024年中期分红,年度分红总额已达5092.34亿元;另有7家银行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通过股东大会决议,等待正式落地。
分析认为,银行密集大手笔分红至少释出三重积极信号:一是银行业盈利足以支撑持续分红,经济复苏背景下金融机构风险可控;二是银行作为国企及行业龙头,积极响应“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监管导向,让长期投资者获得可预期的现金流回报,切实提升市场参与获得感;三是在当前利率环境下,银行通过分红向公众展示公司稳健的经营业绩,给投资者信心。
险资、国家队、公募均是重要的买入力量
险资、社保基金、券商自营,公募是配置银行的主要力量。
近日,弘康人寿在港股连续增持郑州银行至6.68%,触及举牌,这也成为2024年以来险资首次举牌的区域性银行。截至最新,年内已有10家险企举牌16家上市银行,举牌次数达20次。即便是多家险企的股票配置在OCI账户占比超过32%,依然没有停下“买买买”的步伐。
券商自营同样如此,尽管较少公开数据,有券商自营人士透露,公司当前自营账户中有30%的硬性指标配置ETF,在资产类型选择上,红利主题ETF是重要的底仓。
公募基金的配置方面呈现分化,主动减持,被动大幅增持。券商研报显示,今年一季度,主动权益基金银行持仓比例环比下降0.37个百分点至3.03%,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国有大行遭大幅减持。但是被动基金方面,银行持仓比例环比提升0.88个百分点至9.13%。
被动产品的变化从ETF资金流向也能得到验证,来看三组数据:
一是银行主题ETF,10只银行主题ETF年内净流入44亿元,其中,全市场规模最大的华宝中证银行ETF净流入近36亿元,最新规模达到127.6亿元;
二是红利主题ETF,45只红利相关主题ETF年内净流入111亿元,其中南方红利低波50ETF、华泰柏瑞红利低波ETF分别净流入50亿元、47亿元,前者近期刚刚突破百亿,后者规模也接近200亿元。
三是沪深300ETF年内净流入463亿元,沪深300指数中银行板块权重高达13.67%,净流入至成分股中的规模同样可观。沪深300投资者中,国家队是重要的买入力量之一。
未来银行还有哪些增量资金?
以华宝旗下中证银行ETF为例,基金净值多次创出历史新高,年内收益率20.46%,跑赢纳指收益率(5.9%),拉长周期,2024年以来收益率同样跑赢纳指。连创新高之后,投资者尤为关心的是,银行板块未来还有增量资金买入吗?

业内指出,险资依然是重要的买手。今年6月底,险资利润调节之下卖出银行板块后,火速买回,配置需求依然旺盛,此外,随着险资考核周期调整,对权益配置比例或有更大的提升。而社保基金、券商自营等长期资金,同样是值得期待的资金。
公募方面,当前依然是低配。截至今年一季度,公募配置银行板块较2021年底0.8%的配置比例仍有空间,业内人士指出,未来公募配置银行板块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
一是低利率时代背景,叠加个养投资群体的增加,红利主题ETF仍有扩容之势,银行股是红利主题ETF跟踪指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公募大力发展的固收+产品。有基金经理指出,此前固收+中配置较多弹性产品,在市场回撤时给投资者体验不好,甚至被调侃称“固收-”,未来以绝对收益思路发力固收+产品后,低波动的高股息资产是“+”的主要选择方向。
三是数千亿此前配置转债的资金可能会转向银行股。原因也很简单,银行股的持续上扬激活了强赎机制,今年以来,已经包括杭州银行、南京银行、苏州银行、成都银行等多家银行触发强赎,当前,还有常熟银行、齐鲁银行、重庆银行等银行转债的正股价格逐渐接近赎回线。“资金体量可达数千亿。”业内人士指出。
四是银行ETF仍获投资者青睐。华宝基金日前对旗下银行ETF按1:2的基金份额拆分比例完成拆分。业内人士指出,通过基金拆分降低投资门槛,提升基金的交易便利性。银行ETF(512800)此次基金份额拆分比例为 1:2,即每 1 份基金份额拆为 2 份,其每1手的场内交易门槛由拆分前的约177元降至拆分后的约88元。
“更低的门槛、更容易买卖会鼓励投资者更频繁地进行包括套利、波段操作等策略交易,提升ETF的流动性和交投活跃度。”上述人士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