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8日消息上周刚刚获批的首批科创债ETF于7月7日集体首发。目前,首批10只产品均一日售罄,募集资金合计300亿元,机构投资者是重要买家。
首批科创债ETF从上报到结募一直在加速跑。6月18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提出,加快推出科创债ETF,积极发展可交换债、可转债等股债结合产品。当日,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富国基金、嘉实基金、广发基金等10家公募迅速上报产品。7月2日,首批10只产品正式获批,其中6只跟踪中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3只跟踪上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1只跟踪深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7月7日,10只产品集体开售并迅速售罄。其中,因有效认购申请份额总额超过募集规模上限,富国、博时等旗下产品进行了比例配售,嘉实、南方、景顺长城旗下产品则提前数日结束募集。
“首批科创债ETF受追捧的主要原因是政策红利与资产稀缺性的共振。”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央广财经记者表示,5月份央行与证监会联合推出债市“科技板”新政,明确支持科创债发行并鼓励ETF创新,形成制度性驱动。同时,科创债平均到期收益率显著高于国债,叠加AAA级信用背书,为投资者提供“高收益+低波动”配置选项。此外,ETF的“T+0”交易、低费率、跨市场做市等特性,解决了传统债券“流动性差、交易门槛高”的痛点。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下,非银机构管理资产的专业需求集中释放,热捧科创债ETF,助推10只产品单日募资300亿元,填补公募“科技金融”债基空白。
田利辉指出,首批科创债ETF成功发行,标志着公募从被动跟随转向主动引领战略新兴市场。“一方面,科创债ETF推动产品多元化,吸引社保、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场,为基金公司开辟了新的资金来源,年内债券ETF净流入已超1720亿元。另一方面,强化公募服务国家战略的角色,通过‘债股联动’机制提升市场活力,为科技创新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公募行业借此构建‘大指数战略’,巩固资管生态主导地位。头部基金公司通过产品创新、做市商合作、系统升级等,巩固在科技金融领域的先发优势,形成差异化竞争壁垒。”
谈到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田利辉认为,首批科创债ETF的发行能够形成资本与科技“双循环”赋能链。ETF高效引导“金融活水”精准灌溉硬科技领域,降低科创企业融资成本,助力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提升。同时,科创债ETF与科创板ETF联动,吸引保险资金、理财子公司等长期资金“下沉”至科技领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加速新质生产力培育。此外,ETF的二级市场交易也可显著激活科创债流动性,推动“科技板”定价效率提升,形成“融资―投资―再融资”的良性循环。
“长期看,这将重塑中国创新融资生态,强化全球科技竞争内核。可以说,科创债ETF不仅是资产工具革新,更是制度性突破――以政策为引擎、资本为纽带,驱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创新强国’跃迁。”田利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