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行、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公告》围绕丰富科技创新债券产品体系、完善配套支持机制等维度,提出系列支持科技创新债券发行的举措。
深圳作为全国科技创新高地与资本市场改革先锋,具备雄厚科技产业基础与活跃资本市场体系。2024年,深圳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1.5万亿元,占GDP比重近45%;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6.46%,位居全国前列;全年通过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融资规模超9000亿元,名列前茅。截至今年6月末,深圳存续科创票据规模432亿元,存续科创债372.17亿元。
在科创债新政发布实施后,深圳证监局高度重视,多措并举推动科创债扩容增量。
一是高效组织动员部署。为加速落实相关工作部署,推动“科技板”首批项目在深落地,深圳市委金融办牵头联合深圳证监局、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等金融监管部门,协同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于3月14日召开债券市场“科技板” 专题动员座谈会,20余家科技企业、金融机构、创业投资机构及融资担保机构参会,围绕抢抓政策机遇、破解市场梗阻、优化发行流程等开展深入研讨,凝聚多方共识,为后续工作推进奠定坚实基础。6月,深圳局联合债券司、深交所走访中航科创等深圳企业。联合地方政府、深交所开展创投行业、证券公司科创债政策宣讲会,宣讲交易所市场科创债融资审核要点和政策优势,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推动深圳科技创新企业做优做强做大。
二是创新构建专项工作机制。深圳市率先确立“四个一”工作目标体系:成立一个工作专班,建立一个工作机制,储备一批优质重点项目,聚集一批有实力的中介机构,鼓励深圳企业积极争取落地首批“科技板”债券项目。具体工作举措包括:通过建立动态筛选机制,强化债券融资项目储备;实施分层培育策略,提升债券发行主体资质;持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研究构建全市债券融资后备资源库,搭建金融机构、投资者与发债主体常态化对接平台,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保障。
三是推动出台政策支持工作举措。5月9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深圳证监局联合印发《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建设产业金融中心行动方案(2025—2026年)》,将“构建一流创新资本形成机制”作为首要任务,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20+8”产业及重点领域,持续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深圳市南山区发布《支持科技型企业千亿融资计划》,构建“3+1”精准融资白名单体系,依托南山“信易贷”数字化平台,完善尽职免责机制,为科技创新债券市场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在上述政策驱动下,市场响应成效显著。5月8日,12家券商在沪深交易所集中披露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发行公告,合计拟发行规模达177亿元,成为央行、证监会支持科创债新规落地后的首批响应机构。其中,深圳四家券商共发行85亿规模,占全国发行总量的50%。5月7日至6月30日,深圳共发行17只交易所市场科创债(含可交换债、ABS),发行规模合计137.77亿元。其中证券公司、创投机构共发行10只科创债,发行规模合计115亿元。光明科发集团于5月27日成功发行首期科创债,募集规模3亿元,票面利率1.85%,为新政落地后全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首单、深圳市国企交易所市场首单科创债项目,票面利率创全国同评级同期限科创债券发行利率最低;深创投集团于6月26日成功发行5亿元的科创债,票面利率1.79%;深圳首批五家券商(中信证券、招商证券、平安证券、长城证券、国信证券)共发行105亿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