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上的奋斗者
7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五位来自司法行政领域的代表围绕“践行为民宗旨建设法治中国”展开交流。见面会上,在被问及如何看待人工智能技术在仲裁领域的应用时,来自广州仲裁委的仲裁员代表张毅直言,人工智能只能作为仲裁程序中的一个辅助工具,绝不能替代仲裁员裁决者的地位。同时在这一应用过程中,还要不断地更新完善仲裁程序规则,强化数据信息安全保障,以保护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和隐私。

张毅。
张毅是来自广州仲裁委员会的一名仲裁员,从学校毕业后,张毅就成为一名仲裁工作者,17年来一直从事一线的仲裁业务工作。
仲裁是一种国际通行的商事纠纷解决方式,对公众而言相对陌生。张毅介绍,通俗来讲,仲裁员就是一名中立的裁判员,仲裁就是双方有了纠纷都自愿找到这名裁判员来评评理,这名裁判员听完双方说法后给出公平公正并且双方都认的解决方案,这样双方的纠纷就不用通过打官司也能得到迅速解决。这个解决方案是有法律效力的,谁不执行都可以申请法院的强制执行。仲裁在国际上可以通过纽约公约得到缔约国承认和执行,这是仲裁最大的优势和特点之一。
17年来,张毅参与办理的仲裁案件超过4000件,从办理经济纠纷仲裁案件的角度来看,张毅感受到强大祖国是企业“走出去”最可靠的保障,也是对中华儿女切身利益最有力的保证。
目前,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化、智能化的应用已经广泛用在仲裁领域之中,并且已经深刻改变了仲裁的服务方式,如何看待AI、云计算等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仲裁工作中的应用?
张毅介绍,他参与研发的广州仲裁委“云小仲”“仲小雯”等AI智能工具,已经可以实现在线远程立案等场景智能化应用,实现了对仲裁全流程有效管理。这样大大节约了当事人、仲裁员和仲裁秘书的时间。我们计算过,平均每个案件的处理时间减少了约30%。这样使得整个仲裁程序更高效、证据更可靠、监督更有效。
张毅表示,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推动仲裁法的修改,在前不久公布的修订草案中明确了线上仲裁与线下仲裁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为仲裁员使用在线仲裁技术解决进出口贸易、跨境电商、国际物流等领域的纠纷,提供了发展的指引。不同国家、地区的当事人可以足不出户就完成仲裁的立案、开庭和送达等程序。
“当然,人工智能只能作为仲裁程序中的一个辅助工具,绝不能替代仲裁员裁决者的地位。同时在这一应用过程中,还要不断地更新完善仲裁程序规则,强化数据信息安全保障,以保护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和隐私,让人民群众能够安心地享用现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便利。”张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