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销售市场加速洗牌。
近日,上海证监局公告称,近期民商基金销售(上海)有限公司(下称“民商基金”)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注销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业务许可证的申请。根据相关规定,上海证监局决定注销民商基金的相关业务资格。
去年以来,已有中民财富、喜鹊财富、青岛乐弘、北京恒宇天泽等多家机构退出基金代销业务。
受访人士认为,当前基金销售行业正处于结构性调整阶段,市场出清的速度明显加快。近年来,监管政策持续收紧,合规成本显著提升。同时,费率水平整体下行,盈利空间受到挤压,基金代销行业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这些变化使得规模较小、保有量不足的中小销售机构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
注销基金销售牌照
上海证监局公告显示,民商基金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注销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业务许可证的申请。根据相关规定,上海证监局决定注销民商基金的相关业务资格。

公开资料显示,民商基金成立于2016年1月29日,于2017年10月获得证监会基金销售牌照,是一家由银行业专业人士发起成立的基金销售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民商基金此前经历了代销合作的密集停摆。自5月底以来,德邦基金、银华基金、东吴基金等数十家公募机构陆续与民商基金解约,公告终止与民商基金的业务合作。
其中,多家基金公司在公告中表示,为维护投资者利益,经与民商基金协商一致,终止其办理公司旗下基金认购、申购、定期定额投资及转换等相关销售业务。

Wind数据显示,自5月25日以来,已有50家基金公司与代销机构民商基金“分手”。具体来看,截至7月8日,民商基金的代销基金数量已从5月25日的2796只降至828只,代销基金公司数量则从5月25日的73家削减至23家。
“公募机构与民商基金密集解约,主要是出于规避风险和优化渠道效率的考量。”黑崎资本首席战略官陈兴文向记者分析称,一旦基金代销机构出现经营不稳或合规隐患的迹象,公募机构为保护投资者利益和自身声誉,会提前终止合作以防风险。同时,公募机构更倾向于将资源集中于头部销售平台,并清理低效或高风险尾部渠道,这与民商基金申请注销业务许可证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民商基金的困局主要源于自身经营和合规问题,而其直接问题点则在于无法满足公募机构对合作渠道的要求。
中小机构承压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已有中民财富、喜鹊财富、青岛乐弘、北京恒宇天泽、成都华羿恒信、华融融达期货、阜新银行等近10家机构退出基金代销业务。
“当前基金销售行业正经历结构性调整,市场出清步伐明显加快。”排排网财富研究部副总监刘有华分析表示,近年来,监管政策持续收紧,合规成本显著提升,同时费率水平整体下行,导致盈利空间受到挤压。此外,基金代销行业竞争也日趋白热化。这些变化使得规模较小、保有量不足的中小销售机构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
陈兴文也指出,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民商基金等中小机构在获客和产品销售上面临巨大压力,传统代销模式难以为继。与此同时,监管要求不断加码,对基金销售机构的合规运营、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导致合规成本上升。而中小机构资源有限,往往难以承受这些新增成本。此外,客户需求也在发生转变,更加注重个性化资产配置和全周期投资服务,这进一步加剧了中小机构的运营压力。
在刘有华看来,当前基金销售市场的变化将推动行业资源加速向具备规模优势的头部基金销售平台集聚,进一步强化行业的“马太效应”。在此背景下,基金管理公司在选择基金代销合作伙伴时,将更加注重考察基金代销机构的合规经营能力和综合实力。
此外,刘有华还指出,证监会推动建立销售机构分类评价体系,标志着基金行业发展导向正从单纯追求销售规模向注重投资者实际收益转变。在这一转型过程中,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销售机构将逐步被市场淘汰,基金代销行业的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