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08 23:56:00 股吧网页版
施一公、薛其坤、潘建伟院士相聚上海,预测未来50年科学发展
来源:上观新闻

  今天,施一公、薛其坤、潘建伟等众多科学家和青年科研人员相聚上海黄浦江畔,参加“未来科学大奖十周年庆典·科学峰会”。这场峰会聚焦科学未来发展趋势,在对话环节请科学家预测未来、寄语青年。

  西湖大学校长、2017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得者施一公院士认为,AlphaFold(阿尔法折叠)人工智能系统的问世,改变了生命科学研究范式,青年科研人员可采用新的范式,“由近及远”研究生物学。

  在物理专场研讨会上,南方科技大学校长、2016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得者薛其坤院士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2017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得者潘建伟院士预测:科学家将找到“室温超导材料”,并把它应用于量子计算领域,研制出不会发热的超导量子芯片,实现算力的指数级增长。

拥抱AI,改变生命科学研究范式

  未来科学大奖是由香港未来科学大奖基金会发起,北京怀柔未来论坛科技发展中心协办的评奖活动,旨在奖励在中国(包括港澳台)取得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2016年以来,这项科学家与企业家合力推动的评奖活动共遴选出39位获奖者,持续追踪生命科学、物质科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的原创突破。

  今天上午举行的“未来科学大奖十周年庆典·科学峰会”生命科学专场研讨会上,多位科学家预测了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技术发展趋势。西湖大学讲席教授、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委员管坤良说,在癌症治疗领域,随着生命科学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DNA水平的癌症早期诊断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取得突破,从而有效延长患者寿命,使癌症转变为慢性疾病。肿瘤免疫疗法也有望取得突破,沿着“单靶点抗体”向“多靶点抗体与细胞治疗结合”这一技术升级路线,免疫疗法将突破“临床有效率低”这个瓶颈,让更多患者受益于这种疗法。

  作为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呼吁青年科研人员“拥抱AI”。在他看来,深度思维公司研发的AlphaFold改变了生命科学研究范式。这种人工智能系统可根据已知的氨基酸序列,准确预测蛋白质三维结构。而在AlphaFold诞生前,结构生物学家往往要用昂贵的冷冻电镜测定蛋白质三维结构。

  人工智能实现“神预测”后,生物学家可如何改变科研范式呢?施一公说,传统的生命科学研究方向是“从远到近”,即从遗传学、生物化学向更微观的生物物理学、结构生物学前进。有了AlphaFold等人工智能工具后,科研人员可以让它们预测几万、几十万个同源蛋白质三维结构,再根据预测结果的比较分析,“由近及远”取得新的科学发现。

  基于这种范式变革,施一公寄语大学生:不必担心人工智能会让生物学家“失业”,只要在本科阶段掌握基本的科学逻辑和批判思维,就能“拥抱AI”,更快地取得科学突破。

“未来科学大奖十周年庆典·科学峰会”吸引了众多与会者。

看好“AI+量子计算”和室温超导

  作为物理专场研讨会的主持人,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所长、2021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得者张杰院士向科学家提问:未来20年和未来50年,物理学将取得什么重大突破?

  潘建伟回答:科学家向大脑学习,发明了人工智能;向微观世界学习,发明了量子计算机。未来20年内,人工智能将与量子计算融合。与潘建伟的观点相仿,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副所长、未来科学大奖十周年庆典联席主席丁洪院士预测:未来20年内,通用量子计算机必将诞生。

  量子计算机是一类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进行高速数学和逻辑运算、存储及处理量子信息的物理装置。其特点主要是运行速度快、处置信息能力强,有望在化学催化、材料合成、药物研发、金融交易等很多领域提供远超经典计算机的算力,被视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制高点。

  大模型兴起后,人工智能的“风头”压过了还处于原型机阶段的量子计算,但从长远来看,量子计算并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而是呈互补关系。随着超导量子计算、光学量子计算等多条技术路线的发展,“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将为人类提供强大的智能算力系统。薛其坤预测:与如今的算力中心相比,“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系统的能耗会低得多;与如今的超级计算机相比,量子计算机的算力会强大得多。

  谈及未来50年的物理学重大突破,薛其坤预测“室温超导材料”会问世。这意味着,在室温条件下,某种材料的电阻为0。用这种材料制备芯片等电子元器件,它们就不会发热,使器件性能大幅提升。“如果用室温超导材料制造量子计算芯片,这种超导量子芯片就不存在功耗。”这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为听众描述了一个令人憧憬的未来。

  在以“室温超导材料”为终极目标的高温超导领域,我国科学家走在了世界前列。参加今天峰会的中国科大教授、2023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得者陈仙辉院士在国际上首次制备出临界温度达到43K(零下230.15摄氏度)的铁基化合物超导体,发现了一类新的高温超导体。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