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高龄”房屋首度批量化投保房屋安全险。记者了解到,为提升高龄房屋安全管理水平,促进社会治理降本增效,罗湖区近期结合“费改保”改革,引导保险公司主动介入被保险标的风险管理,试点推出房屋“保险+科技+安全巡查”创新风险减量管理方案,涉及东湖、黄贝两个街道共计990余栋房屋。
通过前期排查摸底,黄贝街道此次为辖区内757栋高龄房屋上保险,这些房子分布在黄贝岭、碧波、怡景等多个社区,房龄大部分在30年以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风险。据悉,这批“高龄”房屋的保险年费用为30万元,保障内容除了房屋安全巡查服务,还包括房屋整体倒塌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补偿以及高空坠物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等。
黄贝街道应急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传统治理模式较为依赖基层日常巡查,因专业力量不足,不仅隐患发现容易滞后,且一旦发生事故极易引发纠纷,政府兜底压力较大。“费改保” 模式通过保险托底补偿事故,更以引入保险公司专业力量实现 “风险减量”,变事后补偿为事前预防和事中干预。具体来看,保险公司及引入的第三方服务公司,为日常巡查与重点房屋定期检查提供专业保障。尤其在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汛期等重点时段,“专业力量+社区协同”的双轨模式可实现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将显著提升专业度与隐患发现及时性。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深圳市分公司机构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创新机制下,保险公司将承担3项核心职能:一是组建专业巡查队伍,引入房屋安全隐患智能检测工具,定期对被保险房屋开展全覆盖安全检查。二是建立保险兜底赔偿机制,对房屋倒塌损失、第三方财产损失及人身伤亡提供风险保障。三是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房屋管家,对房屋实施线上化分级分类管理,定期出具风险评估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近年来,关于探索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制度,构建全生命周期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话题受到全社会关注。今年以来,罗湖区积极推进“费改保”保险改革创新,已梳理28类应用场景40余个项目,项目储备居全市前列,涵盖城市公共风险治理、民生服务保障提质、资金使用降本增效等领域,目前已落地9个项目。接下来,罗湖区将持续以“费改保”撬动全域保险改革创新工作走深走实,为行业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首单”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