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雨智造宣布完成亿元级A+轮融资,由滴滴领投、北京信产基金追加投资。从早期小米集团、王田苗教授、科大讯飞等机构和个人的押注,到如今滴滴、北京信产基金联手加码,此次融资或标志着这家聚焦工业具身智能平台公司正加速迈入产业化进程的新阶段。
《科创板日报》记者还注意到,此前,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也参与了小雨智造的种子轮融资。
聚焦工业具身智能的规模化落地
公开资料显示,小雨智造2023年1月成立,是一家专注通用人工智能机器人研发的科技公司。短期内,其目标是通过AI技术,为制造企业提供生产力支持;远景目标是将机器人带入亿万家庭。
公司创始人乔忠良是小米的初创成员之一,作为MIUI研发负责人,他负责过MIUI 9到MIUI 12等产品;联合创始人王文林主导过“小米大脑”开发,为大模型平台化先行者。团队还汇聚了微软、华为、字节等科技企业人士,在操作系统、大模型和机器人控制领域实践经验丰富。
小雨智造相关负责人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公司致力于打造“如手机般易用”的工业机器人,契合工业核心需求,为复杂制造场景提供了高效的智能体验。产品方面,小雨智造研发了“Xiaoyu Brain”通用机器人大脑,使机器人能够在工业环境中执行各种任务。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了一套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大模型解决方案,主要特点是高精度、高鲁棒性和高泛化性。
公司方面进一步表示,小雨智造目前已实现工业具身智能的规模化落地,其自研大模型焊接机器人末端闭环控制精度突破1毫米,已在航空航天、造船、重型机械、钢结构等领域常态化运营,并获重工龙头百台订单。据悉,公司同时还在推进与国家级车企的合作,拓展应用落地场景。
此前,小雨智造与松下旗下的合资公司唐山松下合作,旨在利用大模型技术拓展智能焊接机器人市场,提供易用、高效的智能焊接机器人产品。
作为日本松下在亚洲设立的电焊机机器人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唐山松下拥有超过100万台电焊机、近5万套焊接机器人活跃在工业领域,这为大模型智能焊接机器人落地提供了支撑。
《科创板日报》记者还注意到,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小雨智造申请一项名为“应用于机器人焊接场景的交互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的专利,公开号CN120245015A,申请日期为2025年06月。
小雨智造表示,未来十年,将联合全球领军企业,打造开放生态平台,通过战略合作验证技术普适性,推动智能工厂建设与产业链协同升级,力争三年内显著提升市场渗透率。
乔忠良认为,智能机器人产业崛起需要通过真实场景的规模化应用催生特斯拉式的行业巨头,倒逼基础设施、供应链和商业生态的成熟。
关于小雨智造为何聚焦工业场景,一位具身智能创企高管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众多场景中,工业领域凭借明确需求、深厚基础与强劲潜力,成为AI落地的首选“试验场”。谁能率先连接“AI大脑”与工业现场,谁就能抢占通用AI商业先机,小雨智造凭借自研具身智能平台,已逐渐占据这一关键路径。
滴滴领投A+轮融资
滴滴对小雨智造本轮融资的领投引发市场关注。
有投资人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在业务层面,在智能机器人的导航和操作中,滴滴与小雨智造可以实现技术的共享和协同发展;另一方面,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包括出行等多个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大模型训练上,也可以想象滴滴将为小雨智造的“一脑多形”提供助力,通过深度学习和分析,不断提升平台的智能化水平和适应能力。
本轮追加投资的北京国资——北京信息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则是由北京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携手社会资本共同组建。其管理规模高达100亿元,专注于围绕国家及北京市信息产业的战略性布局进行直接股权投资。
财联社创投通显示,截至目前,北京信息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已经对外投资了约20家企业,包括千寻位置、清微智能等明星项目。
而在小雨智造刚成立时,黎万强就出手了种子轮。在小米时期,黎万强就曾表示,未来进入万物互联时代之后,每一个硬件产品都是一个智能化节点,硬件之间可以有相互影响的关系。机器人作为智能硬件的一种,未来也将融入这一万物互联的体系,与其他设备实现数据共享和交互,共同为用户提供更智能、便捷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