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08 22:08:40 股吧网页版
近10万香港长者北上养老!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养老成新趋势,医疗服务对接难点何解?
来源:时代财经

  在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跨境养老、跨境医疗正在成为新的趋势。

  安永华南区主管合伙人黄寅在近日举行的安永“大湾区跨境养老:融通、创新、未来”研讨会上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快速发展,“跨境养老”的步伐也正在加快,为民生融合增添了又一亮丽风景线。“目前,大湾区在医疗制度保障和资源平台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果,如港澳药械通、跨境养老社区建设等方面。其次,通过科技与金融力量的多维赋能,如养老金融产品创新、远程医疗等方式,‘跨境养老’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新趋势。”

  具体来看,过去几年,粤港澳三地努力践行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共识,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共建共享,在监管合作、医学专科建设、人才交流等多个方面的合作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步伐加快,推动了跨境养老与医疗的普及。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服务合伙人冯幸致在上述研讨会上表示,“自2019年起,粤港澳大湾区就发布了相关规划纲要,将健康列为重点战略,此后,地方政府推行多项举措改善跨境医疗的可行性。一组数据显示,仅在2023年,就有超过64万的香港和澳门的居民在深圳接受医疗服务,而大湾区推行的药械通政策也为此助力。”

  不过,实际上,整个跨境养老与医疗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黄寅从宏观层面对时代财经解释道,“较为突出的问题在大湾区城市间的显著差异与资源失衡态势。当前湾区城市间的制度法规差异显著,使跨境医疗体系以及养老金融体系等难以在短期内实现统一,增加跨境养老居民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其次,目前港澳及内地各城市经济发展重心、基础设施建设及养老产业发展阶段不同,资源分布呈现失衡态势。资源分配不均导致跨境养老服务难以高效协同。”

  政策加持,跨境养老再提速

  根据香港立法会2025年发布的《数据透视》指出,截至2024年中有99,600名65岁或以上香港长者定居广东,占本香港170万长者人口约 6%,过去10年间急增了40.5%,而当中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参与人数最新为417人,相比起2014年累增逾10倍,反映了推动跨境养老的迫切性。

  今年3月,广东省提出了4个方面20项举措,培育银发经济高精尖产品、高品质服务,发展智慧养老;同时建立企业年金,进一步完善港澳台居民养老保险。此外,截至2024年年底,在“港澳药械通”政策下,已有45家指定的医疗机构,97种药械获批,惠及居民近万人次。“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下称“试点计划”)也实现了内地九市的全覆盖。

  冯幸致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目前内地多个地区正在构建智慧养老,如深圳构建了“15分钟智慧养老服务圈”;广州与香港合作“港药达”远程诊疗;珠海横琴实现跨境健康档案互认;香港亦与深圳在合作建设跨境养老社区,澳门与珠海也在共建琴澳养老示范基地。跨境医疗方面,在由香港园区和深圳园区组成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下称“河套合作区”)建设了“国际化临床试验中心”,聚焦肿瘤、3D打印等领域;在前海、横琴试点了“港澳药械通示范医院”,加速推进新药械临床应用。支付方面也在革新,包括试点“湾区健康一账通”综合支付平台,支持商业保险跨境直付,探索医保基金风险共担机制,将香港长者住院费用纳入医疗券范围。

  “目前,‘试点计划’中的香港‘长者医疗券’也扩展至大湾区内地9个地市超过20家医疗机构使用,广东计划允许港人在粤领取部分香港福利。”冯幸致称。

  去年2月,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将7家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医疗机构纳入上述试点计划,旨在让符合规定的香港长者可使用医疗券支付大湾区试点医疗机构指定科室/服务的门诊医疗护理费用。

  这一试点计划的服务对象为年满65岁并持有有效香港身份证或拥有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入境事务处颁发的《豁免登记证明书》的香港长者。每名合资格长者每年可获发的医疗券金额为2000港元,每年未用完的医疗券金额可累积至其后年份使用,累积上限为8000港元。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香港审计服务合伙人胡嘉丽告诉时代财经,“政策将带来的影响是积极的。截至2025年5月,政府公布又新增12家医疗机构,医疗券未来将延伸至佛山、惠州、肇庆、江门等地使用医疗券,涵盖门诊、牙科等服务。不再局限于港大深圳医院,服务点更多元、更接近居住地,便利在大湾区生活的港人长者。计划首次纳入牙科专科机构,响应长者对牙科服务的长期不足与高需求。长者可在内地享受较低生活成本与医疗费用,同时保留香港医疗券的使用权,提升跨境养老的吸引力与可行性。”

  打通跨境养老,还缺哪一步?

  多位受访者对时代财经指出,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养老仍面临困境与难题,需要逐步解决,才能真正实现三地协同发展。

  从细分政策来看,胡嘉丽就上述长者医疗券的使用和时代财经进行了更详细的利弊分析。“长者医疗券使用范围仍然有限,目前仅限于门诊服务,不包括住院、日间手术、药物购买等,限制了实际医疗支出覆盖面。信息透明度与长者认知不足, 许多长者对实际哪些机构可用、如何使用、报销流程等仍不清楚,信息推广与指导不足。我们预期系统对接与行政流程繁复,因为涉及两地医疗系统、财务结算、身份验证等,技术与行政协调成本高,可能影响使用体验。”胡嘉丽指出。

  此外在三地链接层面,粤港澳大湾区暂未能建立有效解决数据跨境安全性问题的法规或政策。这些问题也导致长者跨境就医时可能出现重复检查、诊断信息不连贯等情况。此外,大湾区内地城市尽管空间大、物价人力成本相对较低,但跨境养老服务所需专业医疗资源与国际化标准仍稍显不足,高端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储备仍比较缺失。

  大湾区医疗集团(香港)有限公司联席行政总裁李家聪在上述研讨会直言道,尽管多项政策加持,鼓励跨境养老、医疗,但到底有多少人愿意北上,这是核心问题。此外,养老最核心的是需要政府支持,以及钱从哪里来,又花到什么地方。他指出,不谈钱就去讲医疗、养老并不现实,因为没有钱进不了医院、用不了科技,亦做不了研发和产生不了新的药物,这背后的机遇或在于医疗产业的发展与养老金融的支持。

  黄寅也对时代财经指出,“未来,城市间的联动依然是重要一环。粤港澳政府应加强政策协调,通过政策引导、制度联动、多方合作等方式,构建跨境养老保障体系,积极推动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的互认。同时,针对跨境业务共同制定监管规则,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监管,确保跨境养老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增强医疗数据的互通性,形成推动银发经济发展的政策合力。”

  在数据互通方面也有了新的进展。7月1日,深港数据跨境安全便捷通道率先在医疗领域试点应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数据顺利经由通道传输至香港“医健通”系统。黄寅对时代财经解释道,首次测试顺利意味着两地居民跨境就医流程将进一步优化,未来可望通过深港数据跨境安全便捷通道实现电子病历、检查报告等资料的合规、可信互传,推动湾区医疗产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