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纯苯期货和期权合约正式在大商所挂牌交易,芳烃产业链迎来重要原料风险管理工具。首日挂牌的4个合约均收涨。
纯苯上承石油和煤两大基础能源,下接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产业。
在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加剧等因素影响下,过去五年,纯苯现货价格年均波动率超30%,2024年三季度还出现单周暴跌800元/吨的极端行情,当时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陷入“越生产越亏损”的困境。
行业普遍认为,纯苯期货和期权上市后,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风险管理、资源配置功能可助力破解行业痛点。
价格“过山车”,产业链经营承压
纯苯作为芳烃产业链的“中枢”,其价格波动具有极强的传导性。
2020年以来,全球“黑天鹅”事件频发叠加原油价格剧烈震荡,纯苯现货价格呈现大幅波动态势。2020年~2024年,纯苯均价由3927元/吨上涨至8446元/吨,一度于2022年冲高到超1万元/吨。
2025年至今,根据一德期货统计分析,纯苯价格一度从最高的7780元/吨下跌到5375元/吨,跌幅达到31%,企业避险需求较为强烈。
“在这轮下跌周期中,我们一周内损失超2000万元。”一位产业人士称,2024年,因缺乏对冲工具,企业曾被迫接受以每吨低于生产成本150元的价格销售现货。
江苏盛虹石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兼营销中心总经理王毅飞说,作为年产百万吨级纯苯的炼化一体化企业,30%的年均价格波动率令企业面临生产困境。在王毅飞看来,纯苯期货上市后,生产企业可以通过原油期货锁定原料价格的同时,利用纯苯期货锁定产品销售价格,相当于通过期货市场提前锁定了加工利润。
定价模式转变
据了解,目前国内纯苯现货市场主要有三种定价模式,分别是签订年度纯苯均价长约、以当期市场价格谈一口价、苯乙烯价差定价。而在纯苯进口贸易中,主要参考韩国离岸价定价。
中化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光提到,全球纯苯贸易以美元计价为主,国际市场定价长期被欧美等地的能源化工巨头掌握。由于我国生产区域分布广,各地区现货价格信息传导效率差,一直未形成反映中国市场整体供需变化的价格信号。
行业分析师指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纯苯消费国(占比38%),通过上市国内标准化的纯苯期货合约,可以逐步形成权威价格信号,替代传统定价模式,我国纯苯的国际价格影响力也有望大幅提升。
东北中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是中国石油北方重要的进出口贸易和期货保值平台,该公司副总经理迟少飞告诉说,希望纯苯期货上市后能提升定价透明度,推动行业从“一口价”向期现联动转型。通过期现联动机制,助力中国成为亚洲纯苯定价中心,提升全球贸易话语权,推动芳烃产业链协同升级。
“近年来,由于价格波动较大,纯苯纸货等场外交易会有违约事件发生。”吴光分析称,而纯苯期货和期权上市后,可以为产业链企业提供更为完备的风险管理工具和贸易定价参考。此外,随着国内产能投放、供应增加,向产业提供较好的保值工具,可平抑价格波动风险、平滑企业经营利润。
迟少飞称,纯苯期货、期权上市后,公司计划基于月度产销计划,以一定的套保比例对冲价格波动风险,尝试将长协订单从“一口价”转向“期货价+升贴水”模式。吴光也提到,公司将把纯苯期货运用到企业的库存、贸易环节,并逐步探索"期货价格+升贴水"定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