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08 22:00:40 股吧网页版
血铅半衰期约28天:进入人体内的铅能彻底清除吗?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马晓华

  甘肃天水某幼儿园血铅异常事件,引起了公众对铅超标问题的关注。

  铅超标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具有永久性和持续性。铅中毒不仅会对儿童神经系统造成损害,通常表现为智商下降,其危害还不止于此。不仅局限于儿童时期,也不仅局限于大脑。那么,铅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危害究竟如何?我们能否彻底清除进入体内的铅?

  “铅在血液中的半衰期一般为 25-35 天,平均约28天。进入人体的铅,虽然可以通过药物进行清除,但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排出体外。铅进入人体后,会先通过血液进入其他组织,并蓄积在骨骼中,因此只能通过药物慢慢排出,但难以完全清除。根据国家规定,血铅含量的正常范围为0-99μg/L,这也属于安全范围。”一位职业病专家表示。

  铅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空气、土壤、水、食物甚至屋尘中的有毒化学物质。环境中的铅可通过胃肠道、呼吸道和皮肤屏障进入人体,这些途径均可通过血铅水平(BLL)反映出来,血铅水平是暴露和积累的生物标志。但铅进入人体后,其蓄积及伤害的部位并不仅仅是血液。

  国家食品风险评估中心的专家指出,“进入血液的铅主要是与血红蛋白结合,随后通过血液进入全身的其他组织,包括肝、肾、肺、脑、心脏及肌肉等,不过,约94%的铅会蓄积在骨骼和牙齿。血液中的铅仅占体内铅的很少一部分,且血管是吸收铅的初始容器,因此,铅中毒最先出现的特异性症状通常是贫血。”

  工业活动排放的铅造成了大面积的铅污染。由于儿童对铅的敏感性较高,铅对儿童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然而,长期铅暴露也是损害成年人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但这一问题常常被忽视。许多流行病学和毒理学研究表明,即使是低水平的铅暴露也会对成年人造成不良影响,包括心血管疾病、肾脏损害、认知障碍、免疫缺陷、生殖障碍、癌症等。

  《柳叶刀星球健康》杂志的一项新研究显示,2019 年全球约有545.5万成年人死于铅暴露导致的心血管疾病,这一数字是此前估计的六倍多。该研究还首次提供了货币估算,估算了铅暴露导致的全球死亡总成本,以及五岁以下儿童智商下降的程度和成本。仅在2019年,该研究就估计认知损害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总损失达到6万亿美元(基于预计的未来收入损失和称为统计生命价值的经济指标),其中中低收入国家负担最重。

  虽然环境铅暴露导致心血管疾病的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开展的全球疾病、伤害和风险因素负担研究已经发现,因铅暴露导致的高血压在2019年造成约85万人死亡。且IHME的研究认为,铅暴露对高血压的影响已得到充分证实。

  临床医生指出,事实上,进入人体内的铅,无机铅是不会被代谢的,其排泄率很低,最主要的排泄途径是通过泌尿道。使用螯合剂可以增强尿液中铅的排泄,这构成了铅中毒治疗方法的基础。

  根据国家卫健委指导制定的方案,血铅中毒的治疗主要包括驱铅治疗、营养支持以及血液净化等措施。不过,针对已经蓄积到其他组织中的铅,会通过慢慢溶出,再进行清除。体内的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不停地进行蓄积、溶出、再蓄积的过程,因此铅的清除时间比较长。医学研究显示,蓄积到骨骼中的铅的半衰期约为20-30 年,所以排出时间漫长。

  尽管铅对人类的威胁一直存在,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中国政府采取了有效的铅控制策略和政策,中国血铅水平显著降低,尤其是儿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项研究——《预先计划的研究:中国普通人群血铅水平下降,2000-2018年》显示,中国各年龄段儿童血铅水平大幅下降,其中3-5岁儿童血铅水平在二十年间下降了78.4%。中国儿童血铅几何平均数由1991-1995年的88.74μg/L下降至2016-2020年的27.32μg/L。

  不过,目前尚无针对中国普通人群的大规模血铅水平监测,由于铅对人体多器官损害的存在,仍需相关部门给予更多关注。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