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权益基金的“上半场” 太精彩了!
一季度人形机器人等科技板块领涨市场,二季度创新药行业的热度持续攀升,市场机会快速轮动。
在如此多变的环境下,众多基金在市场浪潮中起起伏伏,有的一季度还远远跑赢指数,二季度却陷入落后区间。
反观那些能抵御市场震荡调整,持续跑赢指数并创造超额收益的基金,反而在波动中凸显出稀缺价值,更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比如中欧基金旗下的多只科技主题基金,依靠中欧“工业化”的投研平台,不仅在今年“上半场”的震荡行情中,有着不错的业绩表现,而且在中长期的时间维度里,也交出了亮眼的答卷,多只基金位居业绩榜单前列,成为震荡市中科技投资领域的标杆。
多只基金跻身业绩榜前列
近几年,中欧基金在科技领域持续深耕,广泛布局。截至目前,中欧基金聚焦科技主题的产品超20只,基本实现了科技行业全覆盖。
同时,中欧基金强力打造的“科技战队”,对科技领域的研究触达整个产业链,从上游的半导体、AI 硬件,到中游的大模型,再到下游应用端的消费电子、机器人、智能驾驶等均有涉及。
更难得的是,这些聚集科技的主题基金开始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不少基金的业绩表现更是排在市场前列。
从刚刚过去的2025年“上半场”来看,截至2025年6月30日(下同),中欧数字经济A的收益达34.48%,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2.96%;中欧高端装备A的收益达27.96%,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0.82%;中欧智能制造A的收益达27.36%,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3.09%。
再看中欧科创主题A,上半年收益为24.49%;中欧互联网先锋A,上半年收益为21.74%,同样大幅跑赢业绩比较基准(分别为4.5%和13.42%)。
此外,在近一年的时间维度里,中欧数字经济A收益93.07%,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35.40%,银河证券同类排名第1(1/54);中欧智能制造A收益69.11%,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26.17%,同类排名前1%(13/1819)。
此外,还有中欧科创主题A ,近一年收益68.01%,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17.80%,同类排名前2%(3/220);中欧内需成长A,近一年收益39.62%,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14.15%,同类排名前8%(129/1819),等等,同样有着不错的业绩表现。
探究“数字经济”+“智能制造”
在这些基金中,值得一提的是中欧数字经济,在该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中,主要参考的是中证数字经济主题指数。
在刚过去的上半年,中证数字经济主题指数的涨幅是4.21%(数据来源:Wind),但是该基金A类份额上半年的收益竟达到34.48%,远超指数表现。
从基金经理冯炉丹的投资能力圈来看,她是中欧“科技战队”中的AI专家,专注AI全产业链研究,尤其在 AI 应用商业化、机器人技术落地等领域积累深厚。
其投资组合呈现 “短期抓景气,中期看壁垒,长期谋变革” 的特点,这种分阶段布局策略,既能保证组合具有短期爆发力,又可为长期增长预留空间。此外,冯炉丹强调 “在产业趋势共识形成前布局,在估值泡沫化前兑现”。
除了中欧数字经济,中欧智能制造混合同样可圈可点,该基金成立于2022年3月22日,由擅长逆向投资和深度价值挖掘的基金经理邵洁掌舵。
在过去的上半年,该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中的中证智能制造主题指数,涨幅为1.44%(数据来源:Wind),而中欧智能制造混合上半年涨幅为27.36%,同样明显跑赢指数。
从该基金的重仓股来看,邵洁投资集中在硬科技领域,持仓中科技硬件占比显著。尤其擅长挖掘AI 硬件、半导体、智能制造等赛道的结构性机会。
邵洁秉持的是“相信创新价值,前瞻科技周期,寻找个股 Alpha” 的核心理念。同时,邵洁偏好高景气度行业白马公司,注重技术壁垒与全球化竞争力。
在邵洁看来,科技投资的本质是“认识世界”,需通过深度研究捕捉技术迭代对行业的颠覆性影响,并提前布局产业链中具备长期价值的公司。
多只科技基金跑出中长期超额收益
除了在近一年时间里表现突出的科技主题基金,如果进一步拉长周期来看,可以发现在中欧“科技战队”中,做出中长期超额收益的产品,也有不少。
比如上述提及的中欧智能制造混合,除了在近一年时间中表现突出,近三年的业绩表现和排名也非常抢眼——近3年收益37.05%,同类排名前1%(11/1343),远超业绩比较基准的6.35%。
再看中欧电子信息产业沪港深股票,A类份额近3年收益24.22%,不仅跑赢17.75%的业绩比较基准,而且位列同类排名第2(2/23)。
还有中欧明睿新常态混合,A类份额近5年收益为22.62%,大幅跑赢比较基准的3.11 %。
而之所以能够在科技投资领域持续有突出的表现,不得不提的就是中欧基金强大的投资体系和深厚的投研实力,尤其是近年来不断探索和打磨的“中欧制造”,让人眼前一亮。
所谓的“中欧制造”,是在统一的投资理念指导下,通过专业化分工、流程化协作,力争输出定位更清晰、风格更稳定、长期超额更可期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深入探究中欧基金这条独具特色的资管“工业化”道路,其实解决的是三大方面的问题:专业化分工,解决产品质量问题;标准化流程,解决协作问题;数智化平台,解决效率问题。
如今升级之后的“专业化、工业化、数智化的投研平台”,不仅建立起了覆盖全球的非标准化数据库,能通过核心数据快速定位具备竞争力的公司,而且在平台之上,大家互相取长补短,交叉验证,很容易就催生出认知升级的 “化学反应”,为科技投资提供了更坚实的支撑。
总的来说,在中欧“工业化” 和 “中欧制造”的体系下,中欧基金在科技投资领域已经有了较深的投研护城河,同时又有足够的空间可以继续拓展边界,丰富投资产品线,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投资选择。无论是追求长期超额回报的投资者,还是偏好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者,都能在中欧科技基金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产品。